解闷十二首·其九

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拼音

xiān dì guì fēi jīn jì mò,lì zhī hái fù rù cháng ān。
yán fāng měi xù zhū yīng xiàn,yù zuò yīng bēi bái lù tuán。

注释

  1. 先帝贵妃:指唐玄宗与杨贵妃
  2.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3. 朱樱:樱桃,唐代贡品
  4. 玉座:皇帝宝座

译文

玄宗皇帝和杨贵妃早已逝去,
可荔枝依然被运送到长安。
南方年年进贡朱红樱桃,
御座前的君王该对着白露团珠感到悲伤吧?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期间。诗中借荔枝贡品之事,讽刺统治者的奢靡,寄托对玄宗时代的反思。

赏析

  1. 历史讽喻的深刻表达
    通过”荔枝入长安”的细节,以小见大揭露统治集团的奢靡。这种讽喻手法,较之直接批判更显含蓄,与《丽人行》”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讽刺一脉相承。
  2. 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
    “先帝寂寞”与”荔枝复入”的对照,暗示当代统治者未吸取历史教训。这种时间错位的艺术处理,强化了批判力度。
  3. 意象选择的精当深刻
    “朱樱”象征奢靡,”白露团”暗示凄凉。这种意象组合,较之概念化议论更富艺术感染力,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4. 语言风格的含蓄犀利
    “应悲”二字表面写景,实为诘问。这种含蓄表达,较之直白谴责更显老杜诗艺的成熟。
  5.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转虚。由具体物象(荔枝)升华到历史反思,体现”即小见大”的史诗笔法。

评价

  1. 宋·黄庭坚:”‘白露团’三字,写尽盛衰之感”(《山谷题跋》)
  2. 明·王嗣奭:”此诗与《荔枝叹》同旨,而含蓄过之”(《杜臆》)
  3. 清·沈德潜:”结句’应悲’,讽意微而显”(《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