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闷十二首·其十

杜甫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拼音

yì guò lú róng zhāi lì zhī,qīng fēng yǐn yìng shí wēi yí。
jīng zhōng jiù jiàn wú yán sè,hóng kē suān tián zhǐ zì zhī。

注释

  1. 泸戎:泸州、戎州(今四川宜宾)
  2. 逶迤:蜿蜒曲折
  3. 无颜色:指品质不佳

译文

回忆当年途经泸戎采摘荔枝,
青翠山峰掩映着蜿蜒山石。
长安见过的荔枝全无好成色,
这红果的酸甜只有亲尝才知。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期间。诗中通过回忆在四川采摘荔枝的经历,暗讽杨贵妃时代劳民伤财的荔枝贡。

赏析

  1. 亲身经历的生动再现
    “青峰隐映”与”石逶迤”的细节描写,展现蜀道采摘场景的真实感。这种亲身经历的回忆,较之概念化叙述更显说服力。
  2. 贡品讽喻的含蓄表达
    “京中无颜色”的对比,暗指宫廷贡品反不及民间新鲜。这种讽刺手法,较之直接批判更显老杜诗艺的成熟。
  3. 感官体验的独特传达
    “红颗酸甜”的味觉描写,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这种感官表达,较之视觉描写更富生活气息。
  4. 语言风格的质朴自然
    全诗无典故堆砌,用”只自知”等口语化表达,体现杜甫晚期诗风返璞归真的特点。
  5. 结构布局的今昔交织
    前两句忆昔,后两句讽今。这种时空转换,较之平铺直叙更富历史纵深感。

评价

  1. 宋·苏轼:”杜公此诗,写尽荔枝真味”(《东坡题跋》)
  2. 明·王嗣奭:”‘只自知’三字,刺贡荔之非宜”(《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平淡中见锋芒”(《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