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闷十二首·其十一

杜甫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拼音

cuì guā bì lǐ shěn yù zhòu,chì lí pú táo hán lù chéng。
kě lián xiān bù yì zhī màn,cǐ wù juān juān cháng yuǎn shēng。

注释

  1. 玉甃:玉砌的井壁
  2. 寒露成:寒露时节成熟
  3. 娟娟:美好貌

译文

翠绿的瓜和碧玉般的李子沉在玉井中,
赤红的梨子和晶莹的葡萄在寒露时成熟。
可叹它们原本与普通枝蔓并无不同,
却能长得如此美好且长久生存。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期间。诗中通过对几种果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平凡事物中见真趣的生活感悟。

赏析

  1. 色彩意象的鲜明对比
    “翠瓜”与”赤梨”、”碧李”与”葡萄”的色彩并置。这种视觉描写,较之单一写物更富画面感,体现杜甫”诗中有画”的艺术追求。
  2. 平凡哲理的深刻揭示
    “不异枝蔓”与”长远生”的对比,表达平凡中见永恒的主题。这种思考,较之单纯咏物更显思想深度。
  3.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娟娟”叠词的运用,”长远生”的口语化表达,形成质朴明快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是杜甫晚期诗风”渐于诗律细”的体现。
  4. 结构布局的由物及理
    前两句写物,后两句转理。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思想性,体现”即物穷理”的思维方式。
  5. 季节特征的精准捕捉
    “寒露成”的时令记录,反映杜甫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这种细节观察,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

评价

  1. 宋·黄庭坚:”‘长远生’三字,写尽物理真趣”(《山谷题跋》)
  2.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陶靖节《饮酒》遗意”(《杜臆》)
  3. 清·杨伦:”结句’长远生’,见诗人与物为春之怀”(《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