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拼音
cǎo táng shǎo huā jīn yù zāi,bù wèn lǜ lǐ yǔ huáng méi。
shí sǔn jiē zhōng què guī qù,guǒ yuán fāng lǐ wèi qiú lái。
注释
- 徐卿:杜甫友人,生平不详
- 果栽:果树苗
- 石笋街:成都街道名
- 果园坊:成都种植果树的街坊
译文
草堂缺少花卉如今想要栽种,
无论是绿李还是黄梅都无妨。
刚从石笋街那边归来,
又特地到果园坊去求取树苗。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期间。诗中记录了诗人为了装点草堂,向友人徐卿求取果树苗的日常生活片段。
赏析
- 生活情趣的真实记录
“少花欲栽”的朴素愿望。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的日常书写一脉相承。 - 文人雅趣的自然流露
“不问李梅”的随性态度。这种情感表达,较之刻意标榜更显真率,反映杜甫”渐喜交游绝”后的闲适心境。 - 城市空间的生动再现
“石笋街”与”果园坊”的地名实录。这种细节描写,较之泛泛写景更富历史实感,是杜诗”诗史”特质的微观体现。 - 语言风格的平实流畅
“今欲栽”的口语化,”为求来”的直白,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是杜甫草堂时期诗风返璞归真的典型表现。 - 结构布局的线性推进
前两句写动机,后两句记行踪。这种结构,较之曲折铺叙更显生活本色,体现”直书其事”的写实手法。
评价
- 宋·黄鹤:”‘不求李梅’四字,写尽野人真趣”(《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陶靖节《乞食》真率之致”(《杜臆》)
- 清·杨伦:”结句’为求来’,见诗人与物为春之怀”(《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