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拼音

fèng qǐ táo zāi yī bǎi gēn,chūn qián wèi sòng huàn huā cūn。
hé yáng xiàn lǐ suī wú shù,zhuó jǐn jiāng biān wèi mǎn yuán。

注释

  1. 萧八明府:萧姓县令,排行第八
  2. 桃栽:桃树幼苗
  3. 河阳县:西晋潘岳任河阳令时遍植桃李
  4. 濯锦江:成都锦江别称

译文

斗胆向您乞求桃树苗一百根,
请在春前送到浣花溪畔的草堂。
虽然河阳县的桃李不计其数,
但锦江边的园子还未种满呢。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初建成都草堂时。诗中通过向萧县令求取桃树苗,展现了诗人经营草堂的生活热情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赏析

  1. 生活情趣的率真表达
    “乞一百根”的直白请求。这种情感抒发,较之含蓄表达更显真率,与《诣徐卿觅果栽》的直率一脉相承。
  2. 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
    “河阳县”与潘岳种桃的典故。这种用典方式,较之生硬引用更显自然,体现杜甫”读书破万卷”的学养。
  3. 地域特色的鲜明呈现
    “浣花村”与”濯锦江”的地标书写。这种细节描写,较之泛泛而谈更富地方色彩,是杜诗”诗史”特质的微观体现。
  4. 语言风格的明快幽默
    “一百根”的夸张,”未满园”的俏皮,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是杜甫草堂时期诗风趋于活泼的体现。
  5.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两句写实求树,后两句转虚用典。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即小见大”的构思特点。

评价

  1. 宋·黄鹤:”‘未满园’三字,写尽诗人经营之趣”(《补注杜诗》)
  2.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潘安仁《闲居赋》种树遗意”(《杜臆》)
  3. 清·杨伦:”结句’未满园’,谐趣中见真率”(《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