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拼音

jié lú zài rén jìng,ér wú chē mǎ xuān。
wèn jūn hé néng ěr?xīn yuǎn dì zì piān。
cǎi jú dōng lí xià,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
shān qì rì xī jiā,fēi niǎo xiāng yǔ huán。
cǐ zhōng yǒu zhēn yì,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注释​

  1. ​​结庐​​:建造住宅(《诗经》”筑室百堵”)
  2. ​​心远​​:心境高远(《庄子》”坐忘”)
  3. ​​悠然​​:闲适自得(《楚辞》”悠然自放”)
  4. ​​日夕​​:傍晚(《诗经》”日之夕矣”)
  5. ​​真意​​:自然真趣(《庄子》”得意忘言”)
  6. ​​忘言​​:无法言说(《周易》”书不尽言”)

译文​

在人间建造居所,却没有车马喧嚣。
若问如何能做到?心远地自显偏幽。
东篱之下采菊花,悠然望见南山秀。
山间暮色正美好,飞鸟结伴返林丘。
此中含蕴真意趣,欲要辨析已忘求。

背景​

  • ​​时间​​:义熙十三年(417年)归隐后期
  • ​​历史背景​​:
    • 刘裕篡晋前的政治动荡
    • 佛教玄学盛行的思想语境
  • ​​文学动机​​:
    • 对”形尽神不灭”论的诗学回应
    • 实践”得意忘言”的玄学理念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精神境界:

  1. ​​物理层面​​:”人境-东篱”的空间转换
  2. ​​心理层面​​:”心远-悠然”的主体超脱
  3. ​​哲学层面​​:”真意-忘言”的玄学体悟

艺术突破:

  • ​​意象再造​​:将”采菊”日常提升为精神仪式
  • ​​时空处理​​:通过”日夕”时间流变凝固永恒瞬间
  • ​​语言实验​​:以”忘言”实践”言不尽意”的玄学主张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不同于刻意”望”,展现物我两忘的直觉观照,成为古典诗歌”无我之境”的典范。

评价​

南朝萧统:”风华清靡,超然独妙”
宋代苏轼:”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元代方回:”天籁自鸣,前无古人”
明代王世贞:”五言绝境,唐人不能及”
现代王国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