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拼音
rén shēng wú gēn dì,piāo rú mò shàng chén。
fēn sǎn zhú fēng zhuǎn,cǐ yǐ fēi cháng shēn。
luò dì wéi xiōng dì,hé bì gǔ ròu qīn!
dé huān dāng zuò lè,dǒu jiǔ jù bǐ lín。
shèng nián bù chóng lái,yī rì nán zài chén。
jí shí dāng miǎn lì,suì yuè bù dài rén。
注释
- 根蒂:植物根与果蒂(《汉书》”草木根蒂”)
- 陌上尘:道路尘土(《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 非常身:非原本模样(《庄子》”化则无常”)
- 落地:出生时(《老子》”出生入死”)
- 斗酒:杯酒(《史记》”斗酒只鸡”)
- 比邻:近邻(《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人生本无根蒂系,飘荡犹如陌上尘。
分散随风任飘转,此身已非旧时身。
降世即为兄弟情,何必血缘才算亲!
逢欢理应享欢乐,斗酒相聚邀近邻。
壮年岁月不重来,一日难再复清晨。
应当及时自勉励,光阴流逝不待人。
背景
- 时间: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归隐中期
- 历史背景:
- 东晋末年战乱频仍
- 门第观念森严的社会现实
- 思想渊源:
- 融合儒家”四海皆兄弟”与道家”物化”思想
- 回应佛教”无常观”的生死哲学
赏析
本诗以三重哲学思考构建生命观:
- 存在之思(前4句):
- “无根蒂”的植物意象与”陌上尘”的比喻,揭示人生无依的终极境况
- “非常身”化用《庄子》思想,展现生命流变本质
- 伦理重构(中4句):
- “落地为兄弟”打破门第桎梏,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 “斗酒聚比邻”的欢宴场景,实践”乐生”的生存哲学
- 时间警示(后4句):
- “盛年-晨”的双重时间意象,强化生命紧迫感
- “勉励-不待”的动词对比,凸显积极人生态度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尘”从消极象征转化为存在隐喻
- 节奏控制:从”飘如”的舒缓到”不待”的急促,形成情感张力
- 哲学转化:将玄学思辨转化为生活宣言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风华清靡,直追《古诗十九首》”
宋代苏轼:”外枯中膏,似淡实美”
明代王世贞:”陶公杂诗,此篇最得风人遗意”
现代朱光潜:”中国诗歌中最健全的人生观”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超越时代的平等宣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