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拼音
qiū jú yǒu jiā sè,yì lù duō qí yīng。
fàn cǐ wàng yōu wù,yuǎn wǒ yí shì qíng。
yī shāng suī dú jìn,bēi jìn hú zì qīng。
rì rù qún dòng xī,guī niǎo qū lín míng。
xiào ào dōng xuān xià,liáo fù dé cǐ shēng。
注释
- 裛露:沾带露水(《楚辞》”朝饮木兰之坠露”)
- 忘忧物:指菊花酒(《本草》”菊服之轻身耐老”)
- 遗世情:超脱世俗的情怀(《庄子》”遗物离人”)
- 群动息:万物活动停息(《礼记》”日入而息”)
- 啸傲:长啸抒怀(《晋书》”啸咏终日”)
- 东轩:东面窗台(《说文》”轩,曲輈藩车”)
译文
秋菊绽放美好姿,沾露采摘其芳英。
酿造此等忘忧物,助我远离世俗情。
一杯虽独自饮尽,杯空壶自续酒倾。
日落万物皆静息,归鸟飞向林中鸣。
东窗之下长啸傲,暂且复得此生宁。
背景
- 时间:义熙十三年(417年)归隐后期
- 历史背景:
- 刘裕专权下的政治高压
- 佛教玄学盛行的思想语境
- 文学动机:
- 实践”菊酒”传统的诗意化
- 回应”形尽神不灭”的哲学论争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意境空间:
- 物质空间:
- “秋菊-露英”的采摘场景
- “东轩”的物理坐标
- 时间维度:
- 从”日入”到”群动息”的暮色转换
- “此生”的永恒性思考
- 精神世界:
- “忘忧-遗世”的超脱追求
- “啸傲”的主体性张扬
艺术突破:
- 意象再造:将”菊酒”从养生符号升华为精神载体
- 声音设计:”归鸟鸣”与”人啸傲”的自然呼应
- 哲学转化:在”聊复”中体现存在主义式的生命肯定
“杯尽壶自倾”的细节,既写独饮之趣,又暗喻生命能量的自我循环。
评价
南朝萧统:”风华清靡,直追正始”
宋代苏轼:”外枯中膏,似淡实美”
明代钟惺:”古今饮酒诗,当以此为极则”
现代朱光潜:”中国诗人最和谐的生命姿态”
日本学者一海知义:”展现了物我交融的极致美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