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拼音

yíng shì luàn tiān jì,xián zhě bì qí shì。
huáng qǐ zhī shāng shān,yī rén yì yún shì。
wǎng jì jìn fù yān,lái jìng suì wú fèi。
xiāng mìng sì nóng gēng,rì rù cóng suǒ qì。
sāng zhú chuí yú yīn,shū jì suí shí yì。
chūn cán shōu cháng sī,qiū shú mí wáng shuì。
huāng lù ài jiāo tōng,jī quǎn hù míng fèi。
zǔ dòu yóu gǔ fǎ,yī shang wú xīn zhì。
tóng rú zòng xíng gē,bān bái huān yóu yì。
cǎo róng shí jié hé,mù shuāi zhī fēng lì。
suī wú jì lì zhì,sì shí zì chéng suì。
yí rán yǒu yú lè,yú hé láo zhì huì!
qí zōng yǐn wǔ bǎi,yī zhāo chǎng shén jiè。
chún báo jì yì yuán,xuán fù huán yōu bì。
jiè wèn yóu fāng shì,yān cè chén xiāo wài?
yuàn yán niè qīng fēng,gāo jǔ xún wú qì。

注释​

  1. ​​嬴氏​​:指秦始皇(《史记》”秦之先为嬴姓”)
  2. ​​黄绮​​:夏黄公与绮里季(《高士传》”商山四皓”)
  3. ​​俎豆​​:祭祀礼器(《论语》”俎豆之事”)
  4. ​​纪历​​:历法(《后汉书》”黄帝造历”)
  5. ​​游方士​​:世俗中人(《庄子》”游方之内者”)
  6. ​​吾契​​:与我相合者(《周易》”契者,言其相合也”)

译文​

嬴政扰乱天常道,贤者避世隐踪迹。
黄公绮季隐商山,桃源居民亦遁逝。
来路渐渐被湮没,去径荒芜终废弃。
相约尽力事农耕,日落随性自休息。
桑竹茂盛垂浓荫,豆类谷物按时植。
春蚕结茧收长丝,秋收无需纳王税。
荒径隐约通内外,鸡犬之声相闻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不改旧样式。
孩童纵情唱欢歌,老者欣然相游憩。
草茂方知节气暖,木凋乃觉寒风厉。
虽无历书纪年月,四季轮转自成岁。
怡然自得多欢乐,何须劳心用智慧!
奇境隐没五百载,一朝显露神仙界。
淳朴世俗不同源,旋即重新归幽蔽。
试问世间游方士,怎测尘世喧嚣外?
愿能踏着轻风去,高飞追寻我知己。

背景​

  • ​​时间​​:永初二年(421年)刘裕篡晋后
  • ​​历史背景​​:
    • 对”暴秦-刘宋”的影射批判
    • 门阀制度下的社会矛盾
  • ​​思想渊源​​:
    • 融合《老子》”小国寡民”与《礼记》”大同”理想
    • 发展《诗经·硕鼠》的乌托邦传统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理想国维度:

  1. ​​时间维度​​:
    • “五百载”的历史纵深
    • “四时自成岁”的循环时间观
  2. ​​空间维度​​:
    • “荒路暧交通”的封闭地理
    • “神界-尘嚣”的二元对立
  3. ​​制度维度​​:
    • “靡王税”的经济模式
    • “无新制”的文化守成

艺术突破:

  • ​​意象系统​​:将”桑竹-鸡犬”等日常意象符号化为理想象征
  • ​​语言实验​​:用”暧-互-犹-无”等模糊性词语营造朦胧美感
  • ​​结构创新​​:前18句铺陈理想国,后6句突转现实批判

“怡然有馀乐”与”何劳智慧”的悖论式表达,既是对”绝圣弃智”的实践,又是对乱世文人困境的诗意超越。

评价​

南朝萧统:”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宋代苏轼:”桃源之想,实获我心”
明代王世贞:”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此其极也”
现代陈寅恪:”坞堡生活的理想化呈现”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乌托邦文学的最高成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