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拼音
ruò líng jì shì wài,wěi huái zài qín shū。
pī hè xīn zì dé,lǚ kōng cháng yàn rú。
shí lái gǒu míng huì,wǎn pèi qì tōng qú。
tóu cè mìng chén zhuāng,zàn yǔ yuán tián shū。
miǎo miǎo gū zhōu shì,mián mián guī sī yū。
wǒ xíng qǐ bù yáo,dēng jiàng qiān lǐ yú。
mù juàn chuān tú yì,xīn niàn shān zé jū。
wàng yún cán gāo niǎo,lín shuǐ kuì yóu yú。
zhēn xiǎng chū zài jīn,shuí wèi xíng jì jū。
liáo qiě píng huà qiān,zhōng fǎn bān shēng lú。
注释
- 弱龄:年少时(《礼记》”二十曰弱”)
- 委怀:寄托情怀(《楚辞》”委厥美以历兹”)
- 冥会:偶然机遇(《庄子》”冥会自然”)
- 班生庐:班固隐居处(《后汉书》”班固幽居”)
- 凭化迁:随自然变化(《周易》”与时偕行”)
- 屡空:经常贫困(《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
译文
年少寄情尘世外,托怀琴书自逍遥。
粗衣简食心欢愉,家贫如洗常安然。
时运偶遇机缘合,驻马暂歇大道边。
放下书简备晨装,暂与田园相离别。
孤舟远逝渐渺茫,归思绵绵萦心间。
此行路途岂不远?跋涉千里多艰辛。
厌倦沿途异乡景,心念故园山水居。
仰望浮云羡飞鸟,俯视流水愧游鱼。
纯真本心仍在怀,谁说形迹能束缚?
姑且随顺自然变,终将返我隐居庐。
背景
- 时间:隆安四年(400年)任镇军参军时
- 历史背景:
- 桓玄专权的政治环境
- 门阀制度下的仕途困境
- 思想矛盾:
- 儒家”兼济天下”与道家”独善其身”的冲突
- 首次出仕的心理挣扎
赏析
本诗展现三重心理空间:
- 理想空间:”琴书-山泽”的精神家园
- 现实空间:”通衢-川途”的仕宦轨迹
- 自然空间:”高鸟-游鱼”的自由象征
艺术突破:
- 意象对照:”孤舟”(漂泊)与”班生庐”(归宿)
- 情感张力:”惭-愧”折射出仕的内心矛盾
- 哲学升华:”凭化迁”体现委运任化的处世智慧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二句,通过物我对比,将仕隐矛盾提升至存在主义高度。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情兼雅怨,文典以婉”
宋代叶梦得:”晋宋人物之真实写照”
明代王世贞:”古今仕隐诗,此篇最得其中”
现代陈寅恪:”中古士大夫双重人格的文学标本”
日本学者一海知义:”东方文人的精神自画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