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拼音

qǐn jì héng mén xià,miǎo yǔ shì xiāng jué。
gù pàn mò shuí zhī,jīng fēi zhòu cháng bì。
qī qī suì mù fēng,yì yì jīng rì xuě。
qīng ěr wú xī shēng,zài mù hào yǐ jié。
jìng qì qīn jīn xiù,dān piáo xiè lǚ shè。
xiāo suǒ kōng yǔ zhōng,liǎo wú yī kě yuè!
lì lǎn qiān zǎi shū,shí shí jiàn yí liè。
gāo cāo fēi suǒ pān,miù dé gù qióng jié。
píng jīn gǒu bù yóu,qī chí jù wéi zhuō!
jì yì yī yán wài,zī qì shuí néng bié?

注释​

  1. ​​衡门​​:横木为门(《诗经》”衡门之下”)
  2. ​​翳翳​​:阴暗貌(《楚辞》”日阴曀兮未光”)
  3. ​​希声​​:微弱声音(《老子》”大音希声”)
  4. ​​固穷节​​:安守贫贱之节(《论语》”君子固穷”)
  5. ​​平津​​:仕途(《汉书》”平津侯”指公孙弘)
  6. ​​栖迟​​:隐居(《诗经》”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译文​

隐居衡门茅屋下,远与尘世相隔绝。
环顾四周无知己,柴门白日常关闭。
凄厉岁末寒风起,阴沉连日雪纷飞。
侧耳倾听无声息,放眼望去皓然洁。
凛冽寒气侵襟袖,箪食瓢饮常空缺。
萧条空寂屋宇内,竟无一样可欢悦!
遍览千年圣贤书,时时得见古高节。
崇高操守难企及,误得固穷志节洁。
仕途若是不愿行,隐居岂算愚拙劣!
寄意言外深意存,此心谁人能辨别?

背景​

  • ​​时间​​:元兴二年(403年)冬
  • ​​历史背景​​:
    • 桓玄篡晋前夕的政治高压
    • 门阀制度下的寒士困境
  • ​​写作动机​​:
    • 回应从弟敬远的仕隐询问
    • 实践”固穷”的儒家操守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精神空间:

  1. ​​物理空间​​:
    • “衡门-荆扉”的封闭居所
    • “空宇-风雪”的肃杀环境
  2. ​​时间维度​​:
    • “岁暮”的现实时间
    • “千载”的历史纵深
  3. ​​价值空间​​:
    • “遗烈”的儒家理想
    • “固穷”的当下坚守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风雪”转化为精神试炼的象征
  • ​​结构设计​​:前八句写实,后八句抒怀,形成”现实-历史-哲学”的递进
  • ​​语言实验​​:”无希声-皓已洁”化用《老子》,实现儒道思想融合

“寄意一言外”的留白艺术,既是对”得意忘言”的实践,又是对知音难觅的慨叹。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风华清靡,直追《古诗十九首》”
宋代朱熹:”晋宋人物,惟陶公真有操守”
明代王世贞:”古今固穷诗,当以此为极则”
现代陈寅恪:”中古士大夫精神自持的文学见证”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雪中高士’的经典意象”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