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拼音
hé zé zhōu sān chūn,qīng liáng sù qiū jié。
lù níng wú yóu fēn,tiān gāo sù jǐng chè。
líng cén sǒng yì fēng,yáo zhān jiē qí jué。
fāng jú kāi lín yào,qīng sōng guàn yán liè。
huái cǐ zhēn xiù zī,zhuó wéi shuāng xià jié。
xián shāng niàn yōu rén,qiān zǎi fǔ ěr jué。
jiǎn sù bù huò zhǎn,yān yān jìng liáng yuè。
注释
- 和泽:和润雨露(《礼记》”和风甘雨”)
- 肃景:清肃秋景(《楚辞》”天高而气清”)
- 陵岑:高山(《说文》”岑,山小而高”)
- 贞秀:坚贞秀美(《周易》”贞者,事之干也”)
- 幽人:隐士(《周易》”幽人贞吉”)
- 检素:检点素志(《文心雕龙》”检素以结言”)
译文
和润雨露遍三春,清凉迎来素秋节。
露珠凝结无尘雾,天宇高远景澄澈。
山岭耸立奇逸峰,遥望皆觉绝妙奇。
芳菊绽放耀林间,青松列冠岩崖际。
怀抱此般贞秀姿,卓然堪称霜下杰。
举杯遥念古幽人,千载共守此真诀。
素志未展空检点,郁郁终此良月夜。
背景
- 时间:义熙十年(414年)秋
- 历史背景:
- 刘裕专权下的政治压抑
- 门阀制度下的仕隐矛盾
- 文学动机:
- 回应友人郭主簿的诗作
- 实践”芳菊青松”的人格象征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审美空间:
- 自然空间:
- “和泽-素秋”的季节流转
- “逸峰-青松”的立体构图
- 精神空间:
- “贞秀姿-霜下杰”的人格投射
- “幽人-千载”的历史纵深
- 情感空间:
- “衔觞”的孤独感
- “厌厌”的压抑感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芳菊青松”转化为士人精神符号
- 空间设计:从”遥瞻”到”怀此”的视角转换
- 情感控制:在”卓为杰”与”不获展”间保持张力
“霜下杰”三字,既是对植物的礼赞,又是对乱世高士的终极定义。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风华清靡,直追《古诗十九首》”
宋代苏轼:”外枯中膏,似淡实腴”
明代王世贞:”古今咏物诗,当以此为极则”
现代朱光潜:”中国文人自然观的最高表现”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物我合一’美学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