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拼音
yuǎn yóu yuè shān chuān,shān chuān xiū qiě guǎng。
zhèn cè zhì chóng qiū,ān pèi zūn píng mǎng。
xī xī bào yǐng mèi,zhāo cú xián sī wǎng。
dùn pèi yǐ sōng yán,cè tīng bēi fēng xiǎng。
qīng lù zhuì sù huī,míng yuè yī hé lǎng。
fǔ zhěn bù néng mèi,zhèn yī dú cháng xiǎng。
注释
- 振策:挥鞭(《说文》”策,马箠也”)
- 崇丘:高山(《诗经》”如山如阜”)
- 平莽:平坦原野(《楚辞》”草木莽莽”)
- 衔思:心怀忧思(《后汉书》”衔悲茹恨”)
- 素辉:月光(《礼记》”素以为绚兮”)
- 振衣:抖衣起身(《楚辞》”新沐者必弹冠”)
译文
远行跋涉越山川,山高水长路漫漫。
扬鞭催马登高丘,按辔徐行过平川。
夜宿独抱孤影眠,晨起怀思复向前。
驻马倚靠嵩山岩,侧耳倾听悲风响。
清露滴落泛银光,明月何其皎洁亮。
抚枕难眠心不宁,披衣独坐长思量。
背景
- 时间:太康十年(289年)应召入洛时
- 历史背景:
- 吴亡后陆氏家族的政治处境
- 西晋”太康之治”的招贤政策
- 文学动机:
- 记录北上途中的复杂心绪
- 实践”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主张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行旅空间:
- 地理空间:
- “崇丘-平莽”的地形变化
- “嵩岩-悲风”的听觉景观
- 时间维度:
- “夕息-朝徂”的昼夜循环
- “清露-明月”的夜间特写
- 心理空间:
- “衔思”的政治忧虑
- “长想”的身份焦虑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抱影寐”发展为孤独感的经典表达
- 对仗技巧:”振策-安辔”的动词精准对照
- 情感控制:在”悲风”与”朗月”间保持张力
“清露坠素辉”五字,既是对自然美的捕捉,又是对易逝生命的隐喻。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
唐代皎然:”晋宋齐梁间,士衡独步”
明代王世贞:”太康诗首,当推《赴洛》诸篇”
现代钱钟书:”六朝山水诗之先导”
日本学者兴膳宏:”贵族文学最后的辉煌”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