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拼音
shì yǐ jīng tiān rì,bēi zāi dài dì chuān。
cùn yīn wú tíng guǐ,chǐ bō qǐ tú xuán。
nián wǎng xùn jìng shǐ,shí lái liàng jí xián。
yuǎn qī xiǎn kè jí,yíng shù gù xī quán。
róng huá sù yè líng,tǐ zé zuò zì juān。
zī wù gǒu nán tíng,wú shòu ān dé yán。
fǔ yǎng shì jiāng guò,shū hū jǐ hé jiān。
kāng kǎi yì yān sù,tiān dào liáng zì rán。
dàn hèn gōng míng báo,zhú bó wú suǒ xuān。
dài jí suì wèi mù,cháng gē chéng wǒ xián。
注释
- 停晷:停止的日影(《说文》”晷,日景也”)
- 急弦:紧绷的弓弦(《礼记》”张弓挟矢”)
- 盈数:完整寿数(《左传》”盈而荡天之道也”)
- 体泽:身体光泽(《楚辞》”芳泽无加”)
- 竹帛:史册(《墨子》”书之竹帛”)
- 倏忽:转瞬之间(《庄子》”倏忽浑沌”)
译文
太阳经天倏忽逝,河川带地悲长存。
寸寸光阴不停留,尺尺波澜岂空旋。
年华逝如强弩箭,时节至若急弦鸣。
远期目标罕能达,圆满寿数本希全。
容颜日夜渐凋零,体肤光泽自弃捐。
万物尚且难停滞,我寿如何得延年?
俯仰之间将逝去,瞬息片刻几何间。
心中慷慨向谁诉?天道运行本自然。
只恨功名太微薄,青史无从记我言。
趁此岁华尚未暮,长歌一曲享余闲。
背景
- 时间:太安二年(303年)兵败退守时
- 历史背景:
- 八王之乱的军事失利
- 吴郡士族的政治危机
- 文学动机:
- 对《古诗十九首》时间主题的深化
- 表达”时不我待”的功名焦虑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时间意象:
- 自然时间:
- “经天日-带地川”的宇宙尺度
- “寸阴-尺波”的微观度量
- 生命时间:
- “劲矢-急弦”的速度压迫
- “容华零-体泽捐”的衰变过程
- 历史时间:
- “竹帛无宣”的功名焦虑
- “长歌乘闲”的自我救赎
艺术突破:
- 比喻系统:首创”年往如矢,时来似弦”的双重时间喻象
- 情感结构:从”悲哉”到”慷慨”的跌宕起伏
- 哲学升华:在”天道自然”中实现焦虑纾解
“寸阴无停晷”五字,既是对《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的浓缩,又开创了时间焦虑的新表达。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
唐代皎然:”晋世悲音,此其极也”
明代王世贞:”长歌之制,实变《十九首》而加警策”
现代钱钟书:”六朝时间意识的诗性凝结”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物哀’美学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