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蝙蝠。
拼音
lǎo cán wǎn jī suō,lǎo nǚ wǎn jià rǔ。
zēng bù rú lǎo shǔ,fān fēi chéng biān fú。
注释
- 晚绩:迟暮吐丝(《说文》”绩,缉也”)
- 嫁辱:晚婚之耻(《礼记》”女子二十而嫁”郑玄注)
- 曾不:竟不如(《孟子》”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
- 翻飞:形态转变(《庄子》”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郭象注)
- 蝙蝠:喻反常存在(《尔雅》”蝙蝠,服翼”郭璞注”鼠所化”)
译文
老蚕迟暮丝难吐,老女晚婚蒙羞辱。
竟不如那老鼠辈,尚能化蝠飞自如。
背景
- 时间:元康末年(299年左右)
- 历史背景:
- 西晋门阀婚姻制度
- 寒门士人的仕途困境
- 文学动机:
- 讽刺社会年龄歧视
- 宣泄怀才不遇之愤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讽刺维度:
- 自然意象:
- “老蚕”的生物局限
- “老鼠/蝙蝠”的异类对比
- 社会批判:
- “晚嫁辱”的礼教压迫
- “曾不如”的价值颠覆
- 哲学反思:
- “化蝠”的荒诞性
- “翻飞”的反讽自由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蚕-女-鼠-蝠”的递进式喻象链
- 语言张力:俚俗词汇(老鼠/蝙蝠)与严肃主题的反差
- 结构设计:四句完成”起-承-转-合”的完整讽刺
“翻飞成蝙蝠”五字,既是对《诗经》”蜉蝣之羽”的逆向化用,又开创了讽刺诗的新意象。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士衡《失题》诸作,颇杂嘲戏”
宋代黄彻:”晋世俚讽,此其椎轮”
明代王世贞:”古今讽喻诗,当以此为变调”
现代钱钟书:”六朝黑色幽默的雏形”
日本学者一海知义:”东方讽刺诗学的早期实践”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