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轨迹未及安。
长辔忽已整。
道遐觉日短。
忧深使心褊。

拼音

guǐ jī wèi jí ān,cháng pèi hū yǐ zhěng。
dào xiá jué rì duǎn,yōu shēn shǐ xīn biǎn。

注释​

  1. ​​轨迹​​:人生道路(《汉书》”轨,车辙也;迹,步处也”)
  2. ​​长辔​​:马缰绳(《说文》”辔,马縻也”)
  3. ​​道遐​​:路途遥远(《诗经》”道阻且长”)
  4. ​​心褊​​:心胸紧迫(《礼记》”褊急无威仪”郑玄注)
  5. ​​未及安​​:尚未安定(《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6. ​​忽已整​​:突然备好(《楚辞》”忽奔走以先后兮”)

译文​

人生轨迹未安定,长缰忽已握手中。
前路遥远觉日短,忧思深重使心忡。

背景​

  • ​​时间​​:太康十年(289年)应召入洛时
  • ​​历史背景​​:
    • 吴亡后江南士人的政治处境
    • 西晋”太康之治”的招贤政策
  • ​​文学动机​​:
    • 记录北上途中的矛盾心理
    • 表达”仕途如羁”的生命体验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心理空间:

  1. ​​时间焦虑​​:
    • “未及安”与”忽已整”的急促对比
    • “日短”的主观时间感知
  2. ​​空间压迫​​:
    • “道遐”的物理距离
    • “心褊”的心理收缩
  3. ​​象征系统​​:
    • “轨迹”喻人生选择
    • “长辔”象政治束缚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长辔”转化为仕途羁绊的象征
  • ​​情感控制​​:在”未及”与”忽已”间制造张力
  • ​​哲学转化​​:庄子”心斋”概念的诗意呈现

“忧深使心褊”五字,既是对《诗经》”忧心悄悄”的发展,又开创了心理描写的精准表达。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士衡沉重,故情繁而辞隐”
唐代皎然:”晋世行役诗,此篇最得屈子遗意”
明代王世贞:”古今羁旅诗,当以此为警策”
现代陈寅恪:”吴士北上心态的文学标本”
日本学者兴膳宏:”六朝空间诗学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