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时。
日告耽瘁月告衰。
形体虽是志意非。
言多谬误心多悲。
子孙朝拜或问谁。
指景玩日虑安危。
感念平生泪交挥。
拼音
jiǔ shí shí,rì gào dān cuì yuè gào shuāi。
xíng tǐ suī shì zhì yì fēi。
yán duō miù wù xīn duō bēi。
zǐ sūn zhāo bài huò wèn shuí。
zhǐ jǐng wán rì lǜ ān wēi。
gǎn niàn píng shēng lèi jiāo huī。
注释
- 耽瘁:极度疲惫(《诗经》”忧心且伤”毛传)
- 志意非:精神与肉体分离(《庄子》”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 问谁:认不出亲人(《左传》”老人昏聩”)
- 指景:看着日影(《说文》”景,光也”)
- 玩日:感受时间流逝(《尚书》”玩岁愒日”)
- 泪交挥:老泪纵横(《楚辞》”泣下沾襟”)
译文
九十鲐背时,日月交替催衰颓。
形体虽存意志违。
言语错乱心伤悲。
子孙朝拜竟问谁?
默数光阴忧安危。
追忆平生泪双垂。
背景
- 时间:太安二年(303年)遇害前(虚拟年龄)
- 历史背景:
- 西晋”九十使民”的养老制度
- 陆机家族悲剧的前兆
- 文学动机:
- 完成生命终章的终极书写
- 表达”向死而生”的存在思考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终极意象:
- 时空压迫:
- “日瘁月衰”的时间暴力
- “指景玩日”的死亡倒计时
- 身心分离:
- “形存意非”的自我割裂
- “言谬心悲”的认知困境
- 存在孤独:
- “问谁”的身份迷失
- “泪挥”的情感决堤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日瘁月衰”作为衰老的时间意象
- 心理深度:从”形意分离”到”泪忆平生”的递进式崩溃
- 哲学高度:在”虑安危”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叩问
“子孙朝拜或问谁”七字,既是对《尚书》”五福终命”的反讽,又开创了老年痴呆的诗意表达。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士衡《百年》,始正而末奇,结响遒劲”
宋代苏轼:”晋世生命悲音,至此极矣”
明代胡应麟:”古今临终诗,当以此为绝唱”
现代陈寅恪:”中古士族精神史的最后一页”
日本学者兴膳宏:”东方死亡美学的完成形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