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拼音
ruò guàn nòng róu hàn,zhuó luò guān qún shū。
zhù lùn zhǔn 《guò qín》,zuò fù nǐ 《zǐ xū》。
biān chéng kǔ míng dí,yǔ xí fēi jīng dū。
suī fēi jiǎ zhòu shì,chóu xī lǎn 《ráng jū》。
cháng xiào jī qīng fēng,zhì ruò wú dōng wú。
qiān dāo guì yī gē,mèng xiǎng chěng liáng tú。
zuǒ miǎn chéng jiāng xiāng,yòu pàn dìng qiāng hú。
gōng chéng bù shòu jué,cháng yī guī tián lú。
注释
- 柔翰:毛笔(《说文》”翰,天鸡赤羽也”引申)
- 卓荦:超绝出众(《后汉书》”卓荦乎方州”)
- 《穰苴》:兵书《司马穰苴兵法》(《史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
- 铅刀:钝刀喻才能有限(《东观汉记》”铅刀岂无一割之用”)
- 眄盼:顾盼(《说文》”眄,目偏合也”)
- 长揖:拱手礼(《史记》”郦生揖高祖”)
译文
二十执笔显才华,博览群书志超群。
论文以《过秦》为范,作赋效《子虚》风神。
边城鸣镝战事急,军书飞报至京城。
虽非披甲征战将,往昔曾研《穰苴》经。
长啸激荡清风起,壮志视东吴若无人。
铅刀尚求一割用,梦想施展良策能。
左顾平定江湘乱,右望安定羌胡尘。
功成不贪爵禄赏,长揖归隐返田耕。
背景
- 时间:太康十年(289年)入洛初期
- 历史背景:
- 吴亡后江南士人的政治处境
- 西晋统一初期的边疆战事
- 文学动机:
- 自陈才学与抱负
- 回应左思《咏史》的挑战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自我形象:
- 文士形象:
- “弄柔翰/观群书”的学术根基
- “准过秦/拟子虚”的文学自信
- 志士形象:
- “览穰苴”的军事素养
- “澄江湘/定羌胡”的政治抱负
- 高士形象:
- “志若无”的豪情
- “归田庐”的超越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铅刀一割”作为才士自喻
- 结构设计:从”文-武-隐”的螺旋式上升
- 情感控制:在”骋良图”与”归田庐”间保持张力
“长啸激清风”五字,既是对《庄子》”仰天而嘘”的化用,又开创了名士风度的诗意表达。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士衡《咏史》,直追班固”
唐代李白:”陆机雄才,自陈功伐”
明代王世贞:”古今咏史诗,当以此为变调”
现代钱钟书:”六朝士族精神的自画像”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功名心的诗性宣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