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三

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拼音

wú xī duàn gān mù,yǎn xī fān wèi jūn。
wú mù lǔ zhòng lián,tán xiào què qín jūn。
dāng shì guì bù jī,zāo nàn néng jiě fēn。
gōng chéng chǐ shòu shǎng,gāo jié zhuó bù qún。
lín zǔ bù kěn xiè,duì guī nìng kěn fēn。
lián xǐ yào qián tíng,bǐ zhī yóu fú yún。

注释​

  1. ​​段干木​​:魏国隐士(《吕氏春秋》”段干木不仕而魏国治”)
  2. ​​偃息​​:安居(《诗经》”或偃息在床”)
  3. ​​鲁仲连​​:齐国高士(《史记》”鲁连逃封于海上”)
  4. ​​临组​​:面对印绶(《汉书》”解组归田”)
  5. ​​连玺​​:多枚官印(《后汉书》”怀金垂组,叠迹连玺”)
  6. ​​浮云​​:喻功名虚幻(《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安居却能护魏君。
我钦慕鲁仲连,谈笑退却秦大军。
当世崇尚不羁士,危难之际解纠纷。
功成羞于受封赏,高风亮节超群伦。
面对印绶不肯系,面对圭玉岂愿分。
连串官印耀庭前,视之犹如天上云。

背景​

  • ​​时间​​:元康年间(291-299年)洛阳时期
  • ​​历史背景​​:
    • 西晋门阀政治盛行
    • 寒门士人的精神困境
  • ​​文学动机​​:
    • 借古讽今批判功名观
    • 确立”不慕荣利”的价值观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精神境界:

  1. ​​历史典范​​:
    • 段干木的”不仕而治”
    • 鲁仲连的”功成逃赏”
  2. ​​价值宣言​​:
    • “贵不羁”的自由精神
    • “耻受赏”的道德高度
  3. ​​现实批判​​:
    • “连玺浮云”的功名解构
    • “临组不绁”的行为艺术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连玺浮云”的官场批判意象
  • ​​结构设计​​:前四句叙事,中四句议论,末四句象征,形成递进
  • ​​情感升华​​:在”浮云”意象中完成精神超越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十字,既是对《史记》鲁连精神的提炼,又成为士人精神的永恒宣言。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左思奇才,业深覃思”
唐代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明代胡应麟:”咏史之正,此篇为宗”
现代陈寅恪:”中古士人独立精神的最高表现”
日本学者兴膳宏:”东方人格美学的诗性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