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拼音
jīng shǐ dōng shān lú,guǒ xià zì chéng zhēn。
qián yǒu hán quán jǐng,liáo kě yíng xīn shén。
qiào qiàn qīng cōng jiān,zhú bǎi dé qí zhēn。
ruò yè qī shuāng xuě,fēi róng liú yú jīn。
jué fú wú cháng wán,hào wù yǒu qū shēn。
jié shòu shēng chán qiān,tán guān qù āi chén。
huì lián fēi wú qū,shǒu yáng fēi wú rén。
xiāng yǔ guān suǒ shàng,xiāo yáo zhuàn liáng chén。
注释
- 经始:开始营建(《诗经》”经始灵台”)
- 峭蒨:鲜明貌(《说文》”蒨,草盛貌”)
- 飞荣:飘落的花(《楚辞》”荣华飘摇”)
- 结绶:系官印(《汉书》”结绶登朝”)
- 惠连:柳下惠、少连(《论语》”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 撰良辰:选择吉日(《楚辞》”吉日兮辰良”)
译文
始建东山庐,果下自生榛。
前有寒泉井,可以澄心神。
翠色掩映间,竹柏显本真。
弱叶傲霜雪,落花逐流津。
爵禄非所爱,好恶有屈伸。
官印生羁绊,弹冠去俗尘。
柳下非我屈,首阳非我仁。
但观所崇尚,逍遥度良辰。
背景
- 时间:元康七年(297年)退居洛阳东山
- 历史背景:
- 西晋政治黑暗期
- 士人”朝隐”风气盛行
- 文学动机:
- 实践”招隐”新解
- 申明个人处世哲学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隐逸境界:
- 物质空间:
- “东山庐”的简朴
- “寒泉井”的清凉
- 精神空间:
- “竹柏得真”的人格象征
- “爵服无常”的价值否定
- 哲学空间:
- “非惠非夷”的中道选择
- “逍遥良辰”的存在方式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竹柏得真”的物我合一意象
- 结构设计:从”建庐”到”观道”的哲学递进
- 思想突破:超越传统”仕隐对立”模式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十字,既是对《周易》”屈伸往来”的化用,又开创了新型隐逸观。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左思奇才,意匠独运”
宋代苏轼:”晋人高致,尽在此篇”
明代胡应麟:”招隐之变,至此乃极”
现代钱穆:”中古士人精神自立的宣言”
日本学者兴膳宏:”东方隐逸哲学的完成形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