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协兰芳,缱绻在华年。
嘉好结平素,分著寮友前。
谓得终遐日,绸缪永周旋。
吾子遭不造,遘闵丁忧艰。
俾我失良朋,谁与吐话言。
一日为三秋,岁况乃三年。
离居一何阔,结思如回川。
拼音
chóu xī xié lán fāng,qiǎn quǎn zài huá nián。
jiā hǎo jié píng sù,fēn zhuó liáo yǒu qián。
wèi dé zhōng xiá rì,chóu miù yǒng zhōu xuán。
wú zǐ zāo bù zào,gòu mǐn dīng yōu jiān。
bǐ wǒ shī liáng péng,shuí yǔ tǔ huà yán。
yī rì wéi sān qiū,suì kuàng nǎi sān nián。
lí jū yī hé kuò,jié sī rú huí chuān。
注释
- 协兰芳:如兰草般高洁的友谊(《周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缱绻:情意缠绵(《诗经》”以谨缱绻”)
- 遘闵:遭遇忧患(《尚书》”遘闵既多”)
- 丁忧:遭父母之丧(《礼记》”丁忧三年”)
- 回川:回旋的河流(《楚辞》”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回川”)
- 绸缪:紧密缠绕(《诗经》”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译文
往昔如兰共芬芳,缠绵情谊正华年。
平素交好结深谊,情分显于同僚前。
曾说相伴终老日,永远亲密共周旋。
君今突遭不幸事,遭遇忧患守丧艰。
使我痛失良朋伴,更与何人诉衷言?
一日不见如三秋,何况分离已三年。
相隔何其遥远,思念如川流回旋。
背景
- 时间:西晋元康年间(约295年)
- 历史背景:
- 西晋士人丁忧制度
- 名士间的深厚友谊传统
- 文学动机:
- 表达对友人守丧的慰问
- 抒发”良朋云散”的时代感慨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情感维度:
- 友谊追忆:
- “协兰芳”的高洁意象
- “绸缪永周旋”的誓言
- 现实变故:
- “遘闵丁忧”的人生突变
- “失良朋”的精神孤独
- 时空体验:
- “一日三秋”的时间变形
- “结思回川”的空间隐喻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回川”喻思念的绵长
- 情感控制:在”三秋/三年”的递进中深化哀思
- 结构设计:前六句乐景,后六句哀情,形成强烈反差
“一日为三秋,岁况乃三年”十字,既是对《诗经》”一日不见”的拓展,又开创了时间夸张的新表达。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张载诗气韵清拔”
宋代苏轼:”晋人真率,此篇可见”
明代胡应麟:”赠答诗中,此篇最得风人之旨”
现代钱基博:”中古士人友谊的典范书写”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友道文化的诗性表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