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二首 其二

张载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余音。
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唯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
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
徘徊向长风,泪下沾衣襟。

拼音

qiū fēng tǔ shāng qì,xiāo sè sǎo qián lín。
yáng niǎo shōu hé xiǎng,hán chán wú yú yīn。
bái lù zhōng yè jié,mù luò kē tiáo sēn。
zhū guāng chí běi lù,fú jǐng hū xī chén。
gù wàng wú suǒ jiàn,wéi dǔ sōng bǎi yīn。
sù sù gāo tóng zhī,piān piān qī gū qín。
yǎng tīng lí hóng míng,fǔ wén qīng liè yín。
āi rén yì gǎn shāng,chù wù zēng bēi xīn。
qiū lǒng rì yǐ yuǎn,chán mián mí sī shēn。
yōu lái lìng fà bái,shuí yún chóu kě rèn。
pái huái xiàng cháng fēng,lèi xià zhān yī jīn。

注释​

  1. ​​商气​​:秋气(《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2. ​​阳鸟​​:鸿雁(《尚书》”阳鸟攸居”)
  3. ​​朱光​​:日光(《楚辞》”阳杲杲其朱光”)
  4. ​​蜻蛚​​:蟋蟀(《方言》”蜻蛚,楚谓之蟋蟀”)
  5. ​​丘陇​​:坟墓(《汉书》”丘陇弥高”)
  6. ​​可任​​:可承受(《左传》”任重而道远”)

译文​

秋风吐露肃杀气,萧瑟横扫前树林。
鸿雁收起和暖声,寒蝉断绝残余音。
白露深夜凝为霜,叶落枝秃显萧森。
阳光匆匆向南退,日影忽然西沉沦。
四顾茫茫无所见,唯见松柏郁森森。
梧桐高枝瑟瑟响,孤鸟翩翩栖树荫。
仰闻离群雁哀鸣,俯听蟋蟀凄切吟。
哀人本就易伤感,触景更添悲苦心。
坟冢日渐远难见,情思缠绵愈加深。
忧愁催人白发生,谁说悲愁可担承?
徘徊伫立秋风中,泪落沾湿衣与襟。

背景​

  • ​​时间​​: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秋
  • ​​历史背景​​:
    • 永嘉之乱导致中原残破
    • 士人普遍的流离体验
  • ​​文学动机​​:
    • 延续”七哀”传统写乱世悲情
    • 探索”悲秋”主题的新表达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哀伤维度:

  1. ​​自然衰变​​:
    • “商气/白露”的季节信号
    • “木落/西沉”的视觉衰败
  2. ​​生命孤绝​​:
    • “孤禽/离鸿”的动物意象
    • “发白/泪下”的身体反应
  3. ​​时空阻隔​​:
    • “丘陇日远”的距离感
    • “徘徊长风”的无助感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蜻蛚吟”与”离鸿鸣”的声景对照
  • ​​情感递进​​:从”感物”到”发白”的层层深化
  • ​​空间设计​​:仰观-俯察-四顾的立体视角

“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十字,既是对《楚辞》”老冉冉”的发展,又开创了生理化忧愁的新表达。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张载悲秋,直追宋玉”
唐代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化用此诗意境)
明代王世贞:”七哀正格,当推此篇”
现代闻一多:”中古诗歌中最纯粹的悲秋”
日本学者小尾郊一:”东方悲秋美学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