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雨余旬朔,蒙昧昼夜坠。
何以解愁怀,置酒招亲类。
劳情同旋轸,绸缪均密懿。
清弹发妙曲,芳醴溢樽器。
悲歌吐清响,雅舞协幽意。
倾耳恣欢娱,停觞不御膳。
暂忘渴与饥,庶以慰憔悴。
拼音
lín yǔ yú xún shuò,méng mèi zhòu yè zhuì。
hé yǐ jiě chóu huái,zhì jiǔ zhāo qīn lèi。
láo qíng tóng xuán zhěn,chóu miù jūn mì yì。
qīng tán fā miào qǔ,fāng lǐ yì zūn qì。
bēi gē tǔ qīng xiǎng,yǎ wǔ xié yōu yì。
qīng ěr zì huān yú,tíng shāng bù yù shàn。
zàn wàng kě yǔ jī,shù yǐ wèi qiáo cuì。
注释
- 霖雨:连绵大雨(《左传》”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
- 旋轸:车驾回旋(《周礼》”车轸四尺”郑玄注)
- 密懿:亲密美好(《诗经》”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芳醴:美酒(《楚辞》”奠桂酒兮椒浆”)
- 停觞:放下酒杯(《后汉书》”停觞不御”)
- 憔悴:忧愁消瘦(《楚辞》”颜色憔悴”)
译文
连绵大雨数十日,昼夜昏暗雨不停。
何以排解心中愁?设酒宴请众亲朋。
辛劳情谊同车驾,亲密和睦皆真诚。
清弦奏响妙乐曲,美酒盈满樽中倾。
悲歌吐出清越响,雅舞暗合幽深情。
倾耳尽享欢愉时,停杯忘食不御羹。
暂忘口渴与饥饿,或可抚慰憔悴容。
背景
- 时间:西晋元康八年(298年)夏
- 历史背景:
- 洛阳地区持续暴雨成灾
- 士族”以酒解忧”的风尚
- 文学动机:
- 记录灾异气候下的士人生活
- 探索”借酒消愁”的诗意表达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情感空间:
- 自然困境:
- “霖雨蒙昧”的压抑氛围
- “昼夜坠”的时间绵延
- 人文抵抗:
- “清弹雅舞”的艺术救赎
- “芳醴樽器”的物质慰藉
- 精神超越:
- “暂忘饥渴”的瞬间解脱
- “慰憔悴”的心灵抚慰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霖雨-樽酒”的二元对抗结构
- 节奏设计:从”愁怀”到”欢娱”的情感起伏
- 感官描写:”清响/幽意”的视听通感
“悲歌吐清响,雅舞协幽意”十字,既是对《诗经》”君子有酒”的发展,又开创了宴饮诗的新境界。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张载诗气韵清拔”
宋代苏轼:”晋人真率,此篇可见”
明代胡应麟:”宴饮诗中,此篇最得风雅之旨”
现代钱基博:”中古士人生活史的珍贵切片”
日本学者兴膳宏:”东方忧患美学的独特表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