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张载

我所思兮在朔湄,欲往从之白雪霏。
登崖永眺涕泗颓,我之怀矣心伤悲。
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愿因归鸿超遐隔,终然莫致增永积。

拼音

wǒ suǒ sī xī zài shuò méi,yù wǎng cóng zhī bái xuě fēi。
dēng yá yǒng tiào tì sì tuí,wǒ zhī huái yǐ xīn shāng bēi。
jiā rén yí wǒ yún zhōng hé,hé yǐ zèng zhī lián chéng bì。
yuàn yīn guī hóng chāo xiá gé,zhōng rán mò zhì zēng yǒng jī。

注释​

  1. ​​朔湄​​:北方水岸(《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 ​​云中翮​​:鸿雁翎毛(《汉书》”雁门云中郡”应劭注)
  3. ​​连城璧​​:和氏璧(《史记》”价值连城”)
  4. ​​归鸿​​:南飞大雁(《礼记》”鸿雁来宾”)
  5. ​​遐隔​​:遥远阻隔(《尚书》”无有远迩”)
  6. ​​永积​​:长久郁积(《楚辞》”蓄怨兮积思”)

译文​

我所思念的在北岸,欲往相随白雪飞。
登崖久望泪纵横,我心思念心伤悲。
佳人赠我云中羽,我回赠何物?连城璧。
愿托归雁越远阻,终究难达增郁积。

背景​

  • ​​时间​​: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
  • ​​历史背景​​:
    • 模仿张衡《四愁诗》的创作风尚
    • 南北分裂后的地理阻隔体验
  • ​​文学动机​​:
    • 探索”空间阻隔”的抒情范式
    • 实践文人拟乐府的创新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抒情维度:

  1. ​​空间意象​​:
    • “朔湄”与”白雪”的北地严寒
    • “归鸿”的南北迁徙象征
  2. ​​赠答仪式​​:
    • “云中翮”的轻盈自由
    • “连城璧”的沉重价值
  3. ​​心理困境​​:
    • “涕泗颓”的生理宣泄
    • “永积”的情感淤塞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雪中鸿羽”的复合意象
  • ​​结构设计​​:严格遵循”所思-欲往-赠答-难致”四段式
  • ​​情感深化​​:从”伤悲”到”永积”的递进式抒发

“愿因归鸿超遐隔,终然莫致增永积”十四字,既是对《古诗十九首》”愿为双鸿鹄”的发展,又强化了阻隔抒情的悲剧性。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张载拟古,得四愁精髓”
唐代皎然:”晋人拟作,此篇最工”
明代陆时雍:”拟古而能出新意者,张载此篇”
现代钱钟书:”空间诗学的经典文本”
日本学者兴膳宏:”东方阻隔美学的完美呈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