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张载

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
登崖远望涕泗连。我之怀矣心伤烦。
佳人遗我双角端。何以赠之雕玉环。
愿因行云超重峦。终然莫致增永叹。

拼音

wǒ suǒ sī xī zài lǒng yuán。yù wǎng cóng zhī gé qín shān。
dēng yá yuǎn wàng tì sì lián。wǒ zhī huái yǐ xīn shāng fán。
jiā rén yí wǒ shuāng jiǎo duān。hé yǐ zèng zhī diāo yù huán。
yuàn yīn xíng yún chāo chóng luán。zhōng rán mò zhì zēng yǒng tàn。

​注释

  1. ​​陇原​​:陇山高原(《汉书》”陇西郡”颜师古注)
  2. ​​秦山​​:秦岭山脉(《尚书》”导嶓冢至于荆山”)
  3. ​​双角端​​:犀角器(《周礼》”角人掌以时征齿角”)
  4. 雕玉环​​:雕花玉环(《礼记》”君子比德于玉”)
  5. ​​行云​​:流动云气(《高唐赋》”旦为朝云”)
  6. ​​永叹​​:长叹(《诗经》”寤寐永叹”)

译文​

我所思念的在陇原,欲往相随隔秦山。
登崖远望泪连绵,我心思念心忧烦。
佳人赠我犀角杯,我回赠何物?雕玉环。
愿托行云越重山,终究难达增长叹。

背景​

  • ​​时间​​: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
  • ​​历史背景​​:
    • 模仿张衡《四愁诗》的文学风尚
    • 西北边疆的地理阻隔体验
  • ​​文学动机​​:
    • 探索”山川阻隔”的抒情模式
    • 实践文人拟乐府的创新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抒情维度:

  1. ​​地理意象​​:
    • “陇原”的西北边塞特征
    • “秦山”的天然屏障象征
  2. ​​赠答仪式​​:
    • “双角端”的异域珍奇
    • “雕玉环”的中原礼器
  3. ​​超越尝试​​:
    • “行云”的虚幻媒介
    • “永叹”的终极困境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行云重峦”的复合意象
  • ​​结构设计​​:严格遵循”四愁”体四段式结构
  • ​​情感深化​​:从”伤烦”到”永叹”的递进式抒发

“愿因行云超重峦,终然莫致增永叹”十四字,既是对《楚辞》”乘回风兮载云旗”的化用,又强化了阻隔抒情的宿命感。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张载拟愁,得景纯之骨”
唐代李白:”张公秦山句,可以动星辰”
明代胡应麟:”拟古而神韵自远”
现代陈寅恪:”中古边疆诗学的先声”
日本学者小尾郊一:”东方阻隔美学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