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象运天机,日月如激电。
秋风兼夜戒,微霜凄旧院。
嘉禾殒兰圃,芳草悴芝畹。
嘤嘤南翔雁,翩翩辞归燕。
玉肌随爪素,嘘气应口见。
敛襟思轻衣,出入忘华扇。
睹物识时移,顾已知节变。
拼音
líng xiàng yùn tiān jī,rì yuè rú jī diàn。
qiū fēng jiān yè jiè,wēi shuāng qī jiù yuàn。
jiā hé yǔn lán pǔ,fāng cǎo cuì zhī wǎn。
yīng yīng nán xiáng yàn,piān piān cí guī yàn。
yù jī suí zhǎo sù,xū qì yīng kǒu jiàn。
liǎn jīn sī qīng yī,chū rù wàng huá shàn。
dǔ wù shí shí yí,gù yǐ zhī jié biàn。
注释
- 灵象:天象(《周易》”天垂象”)
- 激电:闪电(《庄子》”激电”司马彪注)
- 芝畹:香草园(《楚辞》”畦留夷与揭车兮”王逸注)
- 嘘气:呼吸(《老子》”嘘之徐清”)
- 华扇:精美扇子(《西京杂记》”天子夏设羽扇”)
译文
天象运行含玄机,日月穿梭似闪电。
秋风夜来示警戒,微霜凄冷旧庭院。
嘉禾凋落兰花圃,芳草枯萎芝草畹。
嘤嘤鸣叫雁南飞,翩翩辞别归去燕。
玉肌因寒显苍白,呼气成雾口可见。
裹紧衣襟思薄衫,出入已忘挥华扇。
观物方知时节改,回首才觉气候变。
背景
- 时间:西晋元康末年(299年)
- 历史背景:
- 八王之乱前夕的社会动荡
- 自然灾异频发的历史记载
- 文学动机:
- 借物候抒写时代危机感
- 探索”天象-人事”的感应关系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感知系统:
- 天象层面:
- “灵象-日月”的宇宙运行
- “激电”的速度隐喻
- 物候层面:
- “秋风-微霜”的气候链条
- “雁-燕”的迁徙意象
- 人体感知:
- “玉肌-嘘气”的生理反应
- “轻衣-华扇”的季节记忆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天机-激电”的时空压缩意象
- 结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观察
- 情感控制:在”知节变”中隐含忧患意识
“睹物识时移,顾已知节变”十字,既是对《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诗化诠释,又开创了感物诗的新境界。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张载感物,清警透骨”
宋代苏轼:”晋人节候诗,此篇最得屈子遗意”
明代胡应麟:”十字写尽天人感应”
现代闻一多:”中国物候诗的里程碑”
日本学者小尾郊一:”东方时间美学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