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灵阐曜,流英敷醇。
苞光含素,以授哲人。
于赫洪烈,实子厥真。
虑该道机,思穷妙神。
汪穆其度,焕蔚其文。
实茂成秋,华繁荣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
德风云畅,休声响震。
侔踪古昔,越轨曩朝。
外骇方域,内冠皇僚。
峨峨峻极,谁其能超。
出莅宰守,播化丞苗。
入毗帝猷,翼赞均陶。
道殊颜孔,勋拟伊皋。
太上立本,至虚是崇。
猗欤清规,允迪斯冲。
韬纳无方,以光徽融。
嗟我昏曚,怀贤仰风。
思存豫属,厕于末徒。
沐浴芳源,仪形训模。
重仞幽秘,愿陟其涂。
彼海汤汤,涓流所归。
鳞宗龙翔,鸟慕凤飞。
瞻顾高景,曷云能违。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
拼音
huáng líng chǎn yào,liú yīng fū chún。
bāo guāng hán sù,yǐ shòu zhé rén。
yú hè hóng liè,shí zǐ jué zhēn。
lǜ gāi dào jī,sī qióng miào shén。
wāng mù qí dù,huàn wèi qí wén。
shí mào chéng qiū,huá fán róng chūn。
qīng zǎo jì zhèn,nǎi yù nǎi bīn。
dé fēng yún chàng,xiū shēng xiǎng zhèn。
móu zōng gǔ xī,yuè guǐ nǎng cháo。
wài hài fāng yù,nèi guān huáng liáo。
é é jùn jí,shuí qí néng chāo。
chū lì zǎi shǒu,bō huà chéng miáo。
rù pí dì yóu,yì zàn jūn táo。
dào shū yán kǒng,xūn nǐ yī gāo。
tài shàng lì běn,zhì xū shì chóng。
yī yú qīng guī,yǔn dí sī chōng。
tāo nà wú fāng,yǐ guāng huī róng。
jiē wǒ hūn méng,huái xián yǎng fēng。
sī cún yù shǔ,cè yú mò tú。
mù yù fāng yuán,yí xíng xùn mó。
chóng rèn yōu mì,yuàn zhì qí tú。
bǐ hǎi shāng shāng,juān liú suǒ guī。
lín zōng lóng xiáng,niǎo mù fèng fēi。
zhān gù gāo jǐng,hé yún néng wéi。
wèi jiàn jūn zǐ,zǎi kě zǎi jī。
注释
- 司隶:司隶校尉(《汉书》”司隶校尉,周官”)
- 阐曜:显扬光辉(《尚书》”阐曜威灵”)
- 伊皋:伊尹与皋陶(《尚书》”伊尹作《伊训》”)
- 至虚:道家至高境界(《老子》”致虚极”)
- 昏曚:愚昧(《楚辞》”处昏曚而睹日月”)
- 载渴载饥:典出《诗经》”载饥载渴”
译文
皇天显耀神灵,英华流布醇美。
含藏光华本质,赐予贤明之人。
啊!伟大功业,确是你之真性。
思虑涵盖道枢,思想穷极玄妙。
气度深沉肃穆,文采华美绚烂。
果实丰盈如秋,花朵繁茂似春。
清雅辞藻既振,又复文质彬彬。
德教如风畅行,美名如雷远震。
功业等同古人,超越前代贤臣。
威名震慑四方,才德冠绝朝堂。
巍峨高峻至极,谁能超越其上?
外任地方长官,教化百姓如苗。
内辅帝王谋略,辅佐政教如陶。
道术不同颜孔,功勋可比伊皋。
至高之道立本,崇尚虚无之境。
美好清明规范,确实引导冲虚。
胸怀包容无限,以此光大美德。
可叹我辈愚昧,怀想贤者风范。
心思早想追随,厕身末学之徒。
沐浴德泽源泉,效法言行楷模。
深奥如重门秘,愿能攀登其途。
大海浩浩汤汤,涓涓细流所归。
鱼群以龙为宗,百鸟慕凤而飞。
仰望崇高德业,怎能违背远离?
未能见到君子,如饥似渴思慕。
背景
- 时间:西晋元康初年(291年左右)
- 历史背景:
- 傅咸任司隶校尉整顿风俗
- 玄学与儒学融合的思潮
- 文学动机:
- 颂扬清官能吏
- 探索”儒道互补”的诗化表达
赏析
本诗构建四重颂美体系:
- 天道维度(前12句):
- “皇灵阐曜”的神圣授权
- “德风云畅”的宇宙呼应
- 功业维度(中16句):
- “外骇方域”的震慑力
- “勋拟伊皋”的历史定位
- 哲学维度(”太上立本”起8句):
- “至虚是崇”的道家境界
- “韬纳无方”的包容智慧
- 慕贤维度(末16句):
- “重仞幽秘”的攀登意象
- “载渴载饥”的终极向往
艺术突破:
- 文体融合:将颂、赞、铭、诗四体合一
- 意象创新:首创”龙翔-凤飞”的德政意象群
- 结构设计:从天道到人事的螺旋式下降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八字,既是对《诗经》的经典化用,又赋予政治伦理以诗意表达。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张载赠傅,雅润清靡”
唐代白居易:”晋世赠答,此篇最得风人旨”
明代王世贞:”儒道合流的诗学标本”
现代陈寅恪:”中古士大夫精神的文学镜像”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方政治美学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