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拼音
bié rì hé yì huì rì nán,shān chuān yōu yuǎn lù màn màn。
yù táo sī jūn wèi gǎn yán,jì shēng fú yún wǎng bù huán。
tì líng yǔ miàn huǐ xíng yán,shuí néng huái yōu dú bù tàn。
zhǎn shī qīng gē yǎng zì kuān,lè wǎng āi lái cuī fèi gān。
gěng gěng fú zhěn bù néng mián,pī yī chū hù bù dōng xī。
yǎng kàn xīng yuè guān yún jiān,fēi gē chén míng shēng kě lián,liú lián gù huái bù néng cún。
注释
- 别日何易会日难:分别容易相见难
- 郁陶:忧愁郁结
- 寄声浮云:托浮云传话
- 涕零雨面:眼泪像雨一样流下
- 展诗清歌:展开诗篇轻声吟唱
- 耿耿:心中不安
- 飞鸽晨鸣:清晨飞过的鸽子鸣叫
- 留连顾怀:徘徊不舍地回忆
译文
分别容易见面难,山高水远路漫长。
满心思念不敢说,托云传信无回响。
泪流满面人憔悴,谁能不把忧愁叹。
读诗唱歌想宽心,欢乐去后更悲伤。
翻来覆去睡不着,披衣出门来回走。
抬头看星望云间,晨鸽鸣叫多哀伤,往事难忘心惆怅。
背景
这首诗是曹丕写的《燕歌行》第二首,写于三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很多人被迫分离。曹丕虽然是皇帝,但也经历过离别之苦,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赏析
- 情感表达:层层递进的思念之苦
开篇直抒胸臆:”别日何易会日难”,以强烈的对比奠定全诗哀伤的基调。心理描写细腻:从”郁陶思君未敢言”的隐忍,到”涕零雨面毁形颜”的崩溃,再到”耿耿伏枕不能眠”的焦灼,情感逐步深化。以景衬情:结尾的”飞鸽晨鸣声可怜”,用清晨的鸽鸣反衬孤独,更显凄楚。 -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浮云”象征音信渺茫,”星月”烘托长夜孤寂,”飞鸽”暗示时光流逝。动作描写:从”伏枕”到”披衣出户”,再到”仰看星月”,动态展现辗转难眠的过程。语言特色:善用叠词(”耿耿””留连”)增强韵律感,七言句式流畅自然。 - 诗歌结构
时间线索:从白天的思念(”郁陶思君”)到深夜的煎熬(”不能眠”),再到清晨的怅惘(”飞鸽晨鸣”),完整呈现一昼夜的情感变化。情感起伏:试图”展诗清歌”自我安慰,却迎来”乐往哀来”的更强烈痛苦,形成跌宕起伏的抒情效果。
评价
- 钟嵘《诗品》:”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肯定曹丕诗承袭古诗传统,语言质朴如口语,但认为缺乏文采。)
- 王夫之《姜斋诗话》:”子桓(曹丕)诗有文士气,亦有英雄气。”(指出其诗兼具文人细腻与帝王气度。)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之外,加上壮大。”(强调其诗在华丽辞藻外,更有雄健气魄。)
- 钱钟书《谈艺录》:”魏文(曹丕)《燕歌行》二首,已开七言唐调先声。”(认为此诗是七言诗走向成熟的里程碑,直接影响唐代七言律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