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有美一人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拼音

yǒu měi yī rén,wǎn rú qīng yáng。
yán zī qiǎo xiào,hé mèi xīn cháng。
zhī yīn shí qǔ,shàn wéi yuè fāng。
āi xián wēi miào,qīng qì hán fāng。
liú zhèng jī chǔ,dù gōng zhōng shāng。
gǎn xīn dòng ěr,qǐ lì nán wàng。
lí niǎo xī sù,zài bǐ zhōng zhōu。
yán jǐng gǔ yì,bēi míng xiāng qiú。
juàn rán gù zhī,shǐ wǒ xīn chóu。
jiē ěr xī rén,hé yǐ wàng yōu。

​注释​

  1. ​​婉如清扬​​:形容女子温婉美丽,眉目清秀。
  2. ​​和媚心肠​​:性情温柔,令人喜爱。
  3. ​​善为乐方​​:精通音乐之道。
  4. ​​流郑激楚​​:指郑国和楚国的音乐风格,郑声缠绵,楚调激昂。
  5. ​​度宫中商​​:指音律精准,符合宫、商等五音规范。
  6. ​​离鸟​​:离群的孤鸟,象征孤独。
  7. ​​嗟尔昔人​​:感叹古人(或指自己)无法忘忧。

​​译文​​

有一位美人,温婉眉目清秀。
姿容美丽笑容巧,性情温柔惹人爱。
她懂音乐知曲调,擅长演奏与歌唱。
琴声哀婉又精妙,曲中似有清香飘。
郑声缠绵楚调激,音律精准合宫商。
听来心动又悦耳,华丽美妙难忘怀。
孤鸟傍晚栖沙洲,伸长脖子拍翅膀,
声声悲鸣求伴侣。
我回头望见它,心中顿生忧愁。
唉,古人啊,你们如何能忘忧?

​​背景​​

此诗为曹丕《善哉行》组诗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丕作为魏文帝,虽身处政治斗争中心,但文学造诣深厚,常借诗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受汉乐府民歌影响,结合了文人诗的细腻与乐府的通俗,表达对知音难觅、人生忧思的感慨。

​​赏析​​

  1. ​​意象交融​​:
    • 前半部分以“美人”喻音乐之美,通过“清扬”“哀弦”等意象,将视觉与听觉结合,形成通感。
    • 后半部分转为“离鸟”意象,由乐转悲,暗喻孤独与求而不得的怅惘。
  2. ​​音乐与情感​​:
    • 诗中“流郑激楚”“度宫中商”展现曹丕对音乐的深刻理解,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
    • “感心动耳”四字凝练,道出音乐直击人心的力量。
  3. ​​结构对比​​:
    • 前八句极写美人与音乐之乐,后六句突转孤鸟之悲,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乐极生悲”的哲学思考。
  4. ​​语言风格​​:
    • 语言清丽,兼具汉乐府的质朴与文人诗的典雅,如“清气含芳”既写音乐,又暗喻品格高洁。

​评价​

  1. ​​古代评价​​: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称曹丕诗“洋洋清绮”,此诗正体现其“清丽”风格。
    •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子桓(曹丕)《善哉行》婉约深至,有《古诗十九首》遗风。”
  2. ​​现代评价​​: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指出,曹丕诗歌“华丽之外,另有悲凉”,此诗末句“何以忘忧”正是其政治苦闷的折射。
    • 学者叶嘉莹认为,曹丕诗“以浅语写深情”,此诗由乐转愁的转折,体现其对人生无常的敏锐感知。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