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诗

曹丕

丧乱悠悠过纪。
白骨从横万里。
哀哀下民靡恃。
吾将以时整理。
复子明辟致仕。

​​拼音​

sāng luàn yōu yōu guò jì
bái gǔ zòng héng wàn lǐ
āi āi xià mín mǐ shì
wú jiāng yǐ shí zhěng lǐ
fù zǐ míng bì zhì shì

​​注释​​

  1. ​​丧乱​​:战乱、灾祸。
  2. ​​悠悠​​:漫长。
  3. ​​过纪​​:超过十二年(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4. ​​从横​​:同“纵横”,形容遍地皆是。
  5. ​​哀哀​​:形容百姓的悲苦。
  6. ​​靡恃​​:没有依靠。
  7. ​​以时整理​​:及时治理整顿。
  8. ​​复子明辟​:归还帝位给贤明的君主(表面上是说让位,实为政治表态)。
  9. ​​致仕​​:交还官职,此处指让位。

​​译文​

战乱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白骨遍野,绵延万里。
可怜百姓无依无靠,
我将及时整顿治理,
最终让位给贤明之人。

​​背景​​

此诗作于​​曹丕代汉称帝前夕(220年)​​。当时汉朝名存实亡,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曹丕作为曹操长子,掌握大权,但表面上仍以汉臣自居。

诗中“复子明辟致仕”看似表达谦逊,承诺让位给贤君,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接受汉献帝禅让​​做铺垫。不久后,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建立​​魏国​​,成为魏文帝。

​​赏析​​

  1. ​​写实与象征结合​​
    • 前两句“丧乱悠悠过纪,白骨从横万里”以​​写实手法​​描绘汉末战乱的惨状,与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相似,展现乱世悲凉。
    • 后三句转向​​政治表态​​,表面上是说“我要治理国家,然后让位”,实际上是为自己登基制造舆论。
  2. ​​语言简练,情感深沉​​
    • 全诗仅五句,但涵盖​​时间跨度(“过纪”)​​、​​空间广度(“万里”)​​、​​百姓苦难(“哀哀下民”)​​,最后以​​政治承诺​​收尾,结构紧凑。
    • “哀哀下民靡恃”一句,既表达对百姓的同情,也暗示自己将承担治理责任。
  3. ​​政治隐喻​​
    • “复子明辟致仕”表面上是效忠汉室,实则是​​禅让前的政治表演​​。曹丕后来并未真正让位,而是接受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
    • 这种​​含蓄的政治表达​​符合古代权力交接的“名正言顺”传统。

​​评价​​

  1. ​​古代评价​​
    • ​​刘勰《文心雕龙》​​:“魏文之才,洋洋清绮。”认为曹丕的诗文风格清雅,此诗虽短,但意蕴深刻。
    • ​​钟嵘《诗品》​​:“魏文帝诗,其源出于李陵,颇有悲凉之句。”指出曹丕诗歌的悲凉风格,与本诗的“白骨万里”相呼应。
  2. ​​现代评价​​
    • ​​鲁迅​​:“曹丕的诗文比曹操更显文人气质,但政治意图也更明显。”
    • ​​钱钟书​​:“曹丕的诗往往在简练中暗藏机锋,此诗表面哀民,实则自表功绩。”
    •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这是中国最早表现禅让主题的帝王诗,开创了政治诗的新范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