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西双员阙,
上有一双铜雀。
一鸣五谷生,
再鸣五谷熟。
拼音
cháng ān chéng xī shuāng yuán què,
shàng yǒu yī shuāng tóng què。
yī míng wǔ gǔ shēng,
zài míng wǔ gǔ shú。
注释
- 长安城西双员阙:长安城西边有一对对称的宫阙(古代宫殿前的瞭望楼)。
- 铜雀:铜制的鸟形装饰,可能指铜雀台(曹操所建)或象征祥瑞的铜鸟。
- 五谷:泛指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
译文
长安城西边有一对高高的楼台,
上面立着一对铜雀。
它们一叫唤,庄稼就开始生长;
再叫唤,庄稼就成熟了。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三国时期,当时曹魏政权刚刚建立。作为开国皇帝的曹丕,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巩固政权合法性。
铜雀台是曹操时期建造的重要建筑,象征着曹氏政权的权威。诗中借铜雀鸣叫带来丰收的意象,暗喻曹魏政权顺应天意,能够给百姓带来富足生活。
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前两句写景,描绘长安城西的宫阙和铜雀,营造出庄严神秘的氛围。后两句通过铜雀鸣叫与农作物生长的关联,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奇画面。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递进式的结构。”一鸣”与”再鸣”形成呼应,”生”与”熟”构成完整的生长周期。这种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曹丕诗歌清丽俊逸的特点。
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思想。铜雀作为祥瑞之物,其鸣叫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暗示着君主的德行能够感召天地,带来国泰民安。这种将政治寓意融入自然意象的手法,展现了曹丕作为政治家的文学智慧。
评价
古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多集中在其简洁明快的风格上。钟嵘在《诗品》中称赞曹丕的诗”率皆鄙直如偶语”,这首诗正是以平实语言表达深刻寓意的典范。
现代学者对此诗的解读更加多元。有研究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从汉乐府向文人诗的过渡特征,既有民歌的质朴,又蕴含文人的巧思。还有学者指出,诗中对丰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三国时期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