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行

曹丕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拼音​

dōng yuè hé jì shuǐ,yáo wàng dà hǎi yá。
diào gān hé shān shān,yú wěi hé shāi shāi。
xíng lù zhī hǎo zhě,fāng ěr yù hé wéi。

​​注释​​

  1. ​​河济水​​:黄河与济水,古代河流名。
  2. ​​珊珊​​:形容钓竿轻盈摆动的样子。
  3. ​​簁簁(shāi shāi)​​:形容鱼尾摆动、鱼儿游动的姿态。
  4. ​​芳饵​​:芳香的鱼饵,暗喻诱惑。

​​译文​​

向东渡过黄河与济水,远远望见大海的边际。
钓竿轻轻晃动多么优雅,鱼儿摆尾游动多么欢快。
那些喜欢四处游历的人啊,为何还要用芳香的鱼饵去诱惑它们呢?

​​背景​​

此诗为曹丕所作,创作于三国时期。曹丕虽为帝王,但深受建安文学影响,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趣。此诗可能写于他外出巡游或闲暇垂钓时,借钓鱼场景抒发对自由与诱惑的思考。

​​赏析​​

  1. ​​意象清新​​:以“钓竿”“鱼尾”等意象勾勒出闲适的垂钓画面,语言简洁却生动。
  2. ​​隐喻深刻​​:表面写钓鱼,实则暗含对“诱惑”与“自由”的思考。“芳饵”象征世俗名利,而“鱼尾簁簁”则代表自然天性,暗示人应远离诱惑,保持本真。
  3. ​​情感内敛​​:曹丕未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场景引发读者联想,体现建安文学“慷慨任气”之外的另一面——含蓄深远。

​评价​

  • ​​古代评价​​: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称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但此诗却以简练语言蕴含哲理,展现其文学多样性。
  • ​​现代评价​​:学者余冠英认为,曹丕的乐府诗“语言平易而意境悠远”,《钓竿行》正是其“以浅语写深意”的代表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