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少司命

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拼音

qiū lán xī mí wú , luó shēng xī táng xià 。
lǜ yè xī sù huá , fāng fēi fēi xī xí yú 。
fū rén zì yǒu xī měi zǐ , sūn hé 㠯 xī chóu kǔ ?
qiū lán xī qīng qīng , lǜ yè xī zǐ jīng 。
mǎn táng xī měi rén , hū dú yǔ yú xī mù chéng 。
rù bù yán xī chū bù cí , chéng huí fēng xī zǎi yún qí 。
bēi mò bēi xī shēng bié lí , lè mò lè xī xīn xiāng zhī 。
hé yī xī huì dài , shū ér lái xī hū ér shì 。
xī sù xī dì jiāo , jūn shuí xū xī yún zhī jì ?
yǔ nǚ yóu xī jiǔ hé , chōng fēng zhì xī shuǐ yáng bō 。
yǔ nǚ mù xī xián chí , xī nǚ fā xī yáng zhī ā 。
wàng měi rén xī wèi lái , lín fēng huǎng xī hào gē 。
kǒng gài xī cuì jīng , dēng jiǔ tiān xī fǔ huì xīng 。
sǒng cháng jiàn xī yōng yòu ài , sūn dú yí xī wéi mín zhèng 。

①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②少司命:主管人间子嗣的神。
③秋兰:兰的一种。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麋(mí)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
④罗生:并列而生。堂:神堂。
⑤素华:一作“素枝”,开满白花的枝杈。《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
⑥芳菲菲:香气浓郁。袭:指香气扑人。一说侵袭。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⑦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美子:美好的孩子。
⑧荪(sūn):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何㠯(yǐ):因何。㠯,同“以”。
⑨青青:借为“菁菁”,草木茂盛貌。
⑩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一说指参加祭祀的人们。
⑪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谓。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⑫回风:旋风。云旗:以云为旗。
⑬悲莫悲:悲没有比……更悲。
⑭荷衣:用荷做的衣服。蕙(huì)带:蕙草编织的衣带。
⑮儵(shū):同“倏”,快速、迅疾的样子。逝:离去。
⑯帝郊:天界。
⑰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⑱女(rǔ):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沐浴的地方。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此二句与《九歌·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
⑲晞(xī):晒干。阳之阿(ē):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⑳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㉑怳(huǎng):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浩歌:放歌,高歌。
㉒孔盖:用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翠旍(jīng):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旍,同“旌”。
㉓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抚:持。彗星:俗称扫帚星,古代传说中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恶星。
㉔竦(sǒng):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拥:抱着。一说保护。幼艾:少年儿童,即《礼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
㉕正:主宰。

《九歌·少司命》是为祭祀少司命而作的歌舞辞。过去楚国南方的沅江、湘江之间的风俗信奉鬼神,崇尚祭祀。其祭祀过程有歌舞鼓乐以祭神。屈原在这些地区徘徊游走,记载并对当时乡民祭祀之礼、歌舞之乐、所唱之辞进行加工创作。这篇就是当时男巫迎祭女神的祭祀之辞,和与姊妹篇《九歌·大司命》并列,表达了男女相慕之意。

《九歌·少司命》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的对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诗全篇都是巫的独唱。
《九歌·少司命》全篇可分六节,开头六句为首节,后面每四句为一节。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㠯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九歌·大司命》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少司命》的宾主关系与《大司命》相反。《大司命》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少司命》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大司命》中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少司命》开头大司命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此诗开头“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两句,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藭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
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
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礼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
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最后一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
《九歌·大司命》和《九歌·少司命》塑造了两个形象:威严的大司命和温柔多情的少司命。一个体现出阳刚之美,一个体现出阴柔之美。但他们的形象又不是单一的,图案化的:大司命在威严的背后,也体现了对于女性的关切、赞扬与爱护,而少司命在多情善感的背后,具有刚毅而凛然不可犯的一面。她虽是一个一往深情的女性,在保护儿童的方面却是一个不可干犯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可以说,两首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这两首诗也都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忽独与余兮目成’)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铏《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虽尔怳忽,何言之壮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语之祖。”
清代林云铭《楚辞灯》:“开手以堂下之物起兴,步步说来;中间故意作了许多波折,肆意摇曳,但觉神之出入往来,飘忽迷离,不可方物;末以赞叹之语作结。与《大司命》篇一样机轴,极文心之变化,而步伐井然,一丝不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