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拼音
yāo yāo cǎo chóng,tì tì fù zhōng;
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ōng chōng。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jiàng。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jué;
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uò chuò。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yuè。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wēi;
wèi jiàn jūn zǐ,wǒ xīn shāng bēi。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gòu zhǐ,wǒ xīn zé yí。
注释
- 喓喓:虫鸣声
- 趯趯:昆虫跳跃貌
- 阜螽:蚱蜢
- 君子:指丈夫或情人
- 觏:遇见(特指男女相会)
- 降:放下(指心安)
- 陟:登
- 蕨/薇:野菜名
- 惙惙:忧愁不安貌
- 说:通”悦”,喜悦
- 夷:平静
译文
草虫喓喓鸣叫,蚱蜢蹦跳不停;
不见我的良人,忧心忡忡难平。
若是见着他面,若是与他相逢,我心才能安宁。
登上那座南山,采摘鲜嫩蕨菜;
不见我的良人,忧心惙惙难耐。
若是见着他面,若是与他相逢,我心才能欢快。
登上那座南山,采摘青青野薇;
不见我的良人,我心伤悲不已。
若是见着他面,若是与他相逢,我心才能平息。
背景
- 时代:西周初期(约前11世纪)
- 地域:召南地区(今陕西岐山以南)
- 主题:
- 传统解为”大夫妻以礼自防”(《毛诗序》)
- 现代多视为思妇怀人诗
- 反映农耕社会的家庭分离
赏析
- 艺术特色:
- 自然意象(草虫)与情感(忧心)的比兴手法
- 重章叠句中的情感递进(忡忡→惙惙→伤悲)
- “见止/觏止”的重复强调
- 情感表达:
- 由浅入深的思念之情
- 想象中的相见场景
- 心理变化的细腻刻画(降→悦→夷)
- 文化内涵:
- 周代妇女的日常生活(采蕨、采薇)
- “君子”称谓的伦理意义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评价
- 《毛诗序》:”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 朱熹:”南国被文王之化,妇人思其君子。”
- 方玉润:”此诗之妙,在虚实相映。”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