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拼音
běi fēng qí liáng , yǔ xuě qí pāng 。
huì ér hǎo wǒ , xié shǒu tóng háng 。
qí xū qí xié ? jì jí zhī qiě !
běi fēng qí jiē , yǔ xuě qí fēi 。
huì ér hǎo wǒ , xié shǒu tóng guī 。
qí xū qí xié ? jì jí zhī qiě !
mò chì fěi hú , mò hēi fěi wū 。
huì ér hǎo wǒ , xié shǒu tóng chē 。
qí xū qí xié ? jì jí zhī qiě !
词句注释
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⑵其凉:犹言“凉凉”,形容风寒冷。
⑶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其雱(pāng):犹言“雱雱”,雪盛貌。
⑷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⑸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虚:“舒”假借字。 邪:一本作“徐”。
⑹既:已经。亟(jí):急。只且(jū):作语助词。
⑺喈(jiē):疾貌。一说寒凉。
⑻霏:雨雪纷飞。
⑼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⑽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
⑾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白话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参考译文: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59-60
周明初等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6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111-113
本社.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1[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01:50
《邶风·北风》是在卫君暴虐,祸乱将至,诗人偕友人急于逃难时所作。《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
参考资料: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59-60
《邶风·北风》开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众人为了逃难,呼朋引伴,携手同行。诗中展现了一幅急惶惶四处奔逃的惨景。
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邶风·北风》“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宽徐乎?彼其祸乱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狐乌)皆不详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前二章)同行同归,犹贱者也。同车,则贵者亦去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