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圆泽三生公案

赵孟頫

川上清风非有著,松间明月本无尘。
不知二子缘何事,苦恋前身与后身?

拼音

chuān shàng qīng fēng fēi yǒu zhù,
sōng jiān míng yuè běn wú chén。
bù zhī èr zǐ yuán hé shì,
kǔ liàn qián shēn yǔ hòu shēn?

注释

  1. 圆泽三生:唐代僧人圆泽与李源”三生石”典故
  2. 非有著:并非实有存在
  3. 本无尘:本来清净无染
  4. 二子:指圆泽与李源
  5. 前身后身:佛教轮回转世观念

译文

江上清风本无实相,松间明月原自澄明。
不知两位因何缘故,执着前世今生情缘?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赵孟頫51岁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题写于杭州天竺寺三生石畔,借佛教公案阐发其”书画禅”思想。

赏析

  1. 禅理表达:
  • 前两句阐发”缘起性空”思想
  • 后两句质疑执着轮回的观念
  1. 艺术特色:
  • 以景喻理的禅诗写法
  • 问答式的结构布局
  1. 思想内涵:
  • 体现其”不即不离”的艺术观
  • 反映宋元”三教合一”思潮

评价

  1. 元代黄溍:”子昂此作,直指本心,得禅门三昧。”
  2. 明代董其昌:”二十八字说尽三生公案,书画之道亦复如是。”
  3. 清代王士禛:”元人禅诗第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