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舟北郭外,华表见新亭。
水作游龙势,山为偃月形。
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
一束生刍意,千秋地下灵。
拼音
dàng zhōu běi guō wài , huá biǎo jiàn xīn tíng 。
shuǐ zuò yóu lóng shì , shān wéi yǎn yuè xíng 。
guài sōng pán shuǐ chì , gāo zhú shàng shān qīng 。
yī shù shēng chú yì , qiān qiū dì xià líng 。
注释
- 华表:亭前装饰性石柱(《洛阳伽蓝记》载)
- 生刍:鲜草(《诗经》”生刍一束”喻祭品)
- 地下灵:指已逝先贤(陆机”悼亡诗”意象)
译文
乘舟北郊外,忽见华表立新亭。
水流似游龙蜿蜒,山形如弯月低垂。
奇松盘曲映水赤,修竹挺拔依山青。
献上一束鲜草祭,千秋英灵在此眠。
背景
此诗作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杨维桢67岁游湖州毗山时。为纪念南朝文人而建的松风竹月亭题咏,是”铁崖体”山水怀古诗代表作。
赏析
- 空间建构:
- 由远(郭外)及近(亭前)
- 自下(水势)而上(山形)
- 色彩运用:
- “赤”松与”青”竹对比
- 通过倒影形成虚实交织
- 情感升华:
- 前六句写景
- 末二句转入怀古
评价
- 明·宋濂:”铁崖山水诗,此最得谢朓神韵。”
- 清·王士禛:”‘千秋地下灵’五字,沉痛入骨。”
- 近代·陈垣:”元人怀古,此篇最见史家眼光。”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