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凤山阳漂渎阴,十年曾记此登临。
仙人一去橘破斗,小山重招花作金。
勺水研池圆洗胆,老蕉书叶倒抽心。
瞿昙像现雪生壁,木客诗成风满林。
白马胡僧经写具,青乌方士石旋针。
大花雪舞昆吾剑,一索珠县斛律琴。
出柙怒号斑额兽,镇龙解语雪衣禽。
掀髯自作苏门啸,抱膝谁歌梁甫吟?
联句弥明诗句就,内中韶■有遗音。
(注:■——“获”字繁写后去“犬”部换三点水)
注释
- 橘破斗:葛洪《神仙传》”苏仙公橘井”典故
- 木客:山中精怪(《吴越春秋》载其善诗)
- 斛律琴:北朝名将斛律金”敕勒歌”意象
- 苏门啸:阮籍苏门山长啸事(《晋书》典故)
译文
九凤山南渎水北,十年重到忆前登。
仙人去后橘井废,招隐山花变黄金。
勺水为池洗肝胆,蕉叶题诗见匠心。
佛陀雪壁显真容,木客吟诗风满林。
白马驮经胡僧至,青乌衔石方士临。
剑光如雪昆吾舞,琴韵珠落敕勒音。
猛虎出柙斑额怒,雪衣鹦鹉解龙吟。
我捋长髯效阮籍,君可膝坐诵孔明?
联句终成弥明体,韶乐遗响■中寻。
背景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杨维桢54岁与门生郯九成在苏州桂隐园联句。诗中融合道教仙境、佛教意象与文人雅趣,是”铁崖体”联句代表作。
赏析
- 对仗艺术:
- 工对:”白马”对”青乌”
- 借对:”昆吾”(剑)对”斛律”(姓)
- 意象组合:
- 道教(仙人/方士)
- 佛教(瞿昙/胡僧)
- 文人(苏门啸/梁甫吟)
- 声韵特色:
- 平仄相间
- 末句缺字留白
评价
- 明·宋濂:”联句如百宝流苏,铁崖最得韩孟真传。”
- 清·朱彝尊:”‘雪衣禽’三字,写尽通灵鸟性。”
- 近代·陈寅恪:”元人联句,此篇可见三教融合。”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