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子元二首·其二

赵秉文

小雨班班落,庭槐槭槭疏。
秋涵山骨冷,天入水痕虚。
多病难忘酒,穷愁强著书。
深惭灵感老,时复问何如。

拼音

xiǎo yǔ bān bān luò,tíng huái qī qī shū。
qiū hán shān gǔ lěng,tiān rù shuǐ hén xū。
duō bìng nán wàng jiǔ,qióng chóu qiáng zhù shū。
shēn cán líng gǎn lǎo,shí fù wèn hé rú。

注释

  1. 班班:雨滴稀疏貌
  2. 槭槭:树叶摇落声
  3. 山骨:山石
  4. 水痕:水面波纹
  5. 灵感:创作灵感

译文

细雨淅淅沥沥飘落,庭院槐树叶落声渐疏。
秋意浸透山石透着寒意,天空倒映水面化作虚无。
多病之身仍放不下酒杯,困顿愁苦时强撑着著书。
深感惭愧文思已衰退,时常自问该如何是好。

背景

此诗为赵秉文和友人杨子元的第二首作品,描写秋雨中的庭院景色,抒发了诗人晚年多病仍坚持创作的感慨。

赏析

  1. 诗歌展现了秋雨的萧瑟
    “班班”、”槭槭”的叠词运用,增强韵律感。
  2. 自然意象的巧妙组合
    “山骨冷”与”水痕虚”的虚实对照。
  3. 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多病”与”穷愁”的描写,毫无矫饰。
  4. 语言风格的质朴深沉
    全诗用语平实,情感真挚,体现晚年诗风。
  5. 结句的自我反思
    “问何如”的结句,含蓄深沉。

评价

  1. 元好问评:”‘天入水痕虚’五字,写尽秋水神韵”(《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杜甫《秋兴》沉郁之致”(《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问何如’,返璞归真”(《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