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嗟中岁在,不与暮春宜。
非复欢娱地,其如老大时。
百年归览镜,万事入支颐。
此意无人会,陶情一赋诗。
拼音
zì jiē zhōng suì zài,bù yǔ mù chūn yí。
fēi fù huān yú dì,qí rú lǎo dà shí。
bǎi nián guī lǎn jìng,wàn shì rù zhī yí。
cǐ yì wú rén huì,táo qíng yī fù shī。
注释
- 中岁:中年
- 支颐:托腮沉思
- 陶情:陶冶性情
译文
自叹人到中年,已与暮春不相适宜。
这里不再是欢乐之地,如同人到老年之时。
百年人生终要揽镜自照,万般心事化作托腮沉思。
这番心境无人领会,且赋诗一首陶养性情。
背景
此诗作于赵秉文中年时期,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和孤寂心境。
赏析
- 诗歌展现了中年的人生感悟
“中岁”与”老大”的对照,突出主题。 - 季节与人生的巧妙对应
“暮春”象征人生暮年,构思新颖。 - 生活细节的真实刻画
“览镜”、”支颐”的动作,生动传神。 - 语言风格的质朴深沉
全诗用语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中年诗风。 - 结句的自我排解
“赋诗陶情”的结句,体现文人雅趣。
评价
- 元好问评:”‘万事入支颐’五字,写尽中年况味”(《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白居易《感时》真趣”(《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一赋诗’,返璞归真”(《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