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云连郑圃,飞雪满梁园。
猛势池心灭,清声竹外繁。
饥鸦寒啄树,败屦踵临门。
何以娱佳客,开轩对一尊。
拼音
shuò yún lián zhèng pǔ,fēi xuě mǎn liáng yuán。
měng shì chí xīn miè,qīng shēng zhú wài fán。
jī yā hán zhuó shù,bài jù zhǒng lín mén。
hé yǐ yú jiā kè,kāi xuān duì yī zūn。
注释
- 郑圃:郑国故地,今河南新郑
- 梁园:梁孝王园囿,今河南商丘
- 败屦:破旧的鞋子
- 踵:脚后跟
- 一尊:一杯酒
译文
北方的云气连接着郑国故地,纷飞的大雪覆盖了梁孝王园。
猛烈的雪势将池塘完全掩盖,清脆的雪声在竹林外不断传来。
饥饿的乌鸦在寒风中啄食树枝,穿着破鞋的客人踏雪来到门前。
用什么来款待这位佳客呢?打开窗户,共饮一杯酒吧。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后期,赵秉文在梁园一带遇大雪时所作。诗中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贫寒中仍不失待客热情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金源文人的风骨。
赏析
- 空间意境的层次构建
诗歌从”郑圃-梁园”的宏观地理空间,到”池心-竹外”的中观景观,再到”树-门”的微观细节,形成由远及近的三重空间层次,构建出立体雪景图。这种空间转换手法,较之单一视角的雪景描写更具艺术张力。 - 视听艺术的通感表达
“猛势池心灭”将视觉上的雪势转化为力量感知,”清声竹外繁”将听觉上的雪声升华为音乐体验。这种通感手法突破了传统咏雪诗单纯描形状物的局限,创造出”势-声”交融的审美意境,与王维”声喧乱石中”的山水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 贫士形象的双重象征
“饥鸦”与”败屦”两个意象构成双重象征体系:乌鸦的饥寒象征物质匮乏,破鞋露跟暗示生活窘迫。这种象征组合既写实又含蓄,较之白居易”能饮一杯无”的直白表述,更显文人风骨的坚守,为元好问”白骨纵横似乱麻”的写实风格奠定基础。 - 文人风骨的审美表达
尾联在”饥寒”背景下突显”开轩对饮”的洒脱,这种贫中取乐的情怀,既延续了陶渊明”斗酒聚比邻”的隐逸精神,又融入了金源文人特有的苍劲气骨。诗人将待客之礼简化到极致,却通过”开轩”的动作赋予其开阔意境,展现出”贫而不贱”的精神高度。 - 文化记忆的时空叠印
“梁园”意象承载着从汉代梁孝王到李白”梁园雪霁”的千年文化记忆,诗人身处金代南京(今开封)的实际地理空间,通过这一意象将个人雪景体验与历史文脉相连,暗含对文化正统的追慕之情。这种时空叠印的手法,使简单的雪景描写获得深厚的历史纵深。
评价
- 元好问评:”‘清声竹外繁’五字,写尽雪竹神韵”(《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王维《冬晚对雪》清远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对一尊’,贫中见雅”(《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