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新安驿,平明雪塞溪。
马头迷旧路,虎迹印新泥。
冰冻寒流狭,天衔远路低。
人稀山店远,茅屋只闻鸡。
拼音
yè sù xīn ān yì,píng míng xuě sāi xī。
mǎ tóu mí jiù lù,hǔ jì yìn xīn ní。
bīng dòng hán liú xiá,tiān xián yuǎn lù dī。
rén xī shān diàn yuǎn,máo wū zhī wén jī。
注释
- 新安:今河北安新县
- 平明:天刚亮
- 虎迹:老虎脚印
- 天衔:天与地相接处
译文
昨夜在新安驿站留宿,拂晓时积雪已堵塞溪流。
马儿在雪中迷失旧路,老虎的足迹印在新泥上。
冰冻使寒流变得狭窄,天际将远路压得很低。
人烟稀少山店遥远,茅屋中只听到鸡鸣声。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后期,赵秉文冬日早行时所作。诗中通过对雪后清晨行旅艰难的描写,展现了北方冬季的严酷环境和诗人孤独的旅途心境。
赏析
- 空间压迫感的艺术表现
“天衔远路低”的”衔”字精妙,将天地关系拟人化为”衔咬”动作,生动表现雪后天空低沉压迫的视觉感受。这种空间描写手法,较之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平面展开,更注重垂直维度的压抑感营造。 - 动物意象的双重象征
“马迷路”与”虎印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家畜的迷茫无助,后者写猛兽的肆意横行。这种意象组合既真实反映雪原生态,又暗喻乱世中人的脆弱与野性的威胁,较之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单一意象更富象征层次。 - 听觉描写的点睛之妙
结句”茅屋闻鸡”的听觉描写,在”人稀店远”的视觉空白后突然出现,既打破前文的沉寂氛围,又反衬出环境的荒僻。这种手法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绝意境异曲同工,但更添一丝人间烟火气。 - 温度感知的递进表达
从”雪塞溪”的视觉寒冷,到”冰冻流”的触觉寒冷,再到”闻鸡”暗示的室内温暖,形成完整的温度感知链条。这种多感官的温度描写,较之王维”隔牖风惊竹”的单感官体验更富层次变化。 - 语言风格的质实凝重
全诗用词质实无华,”塞”字写雪势之厚,”迷”字状路途之难,”印”字显足迹之新,动词运用尤为精准。这种语言风格既保留了北方诗歌的刚健特质,又融入了战乱年代特有的沉重感,在”狭”与”低”的空间限制中尤见时代印记。
评价
- 元好问评:”‘虎迹印新泥’五字,写尽雪野荒寒”(《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岑参《白雪歌》边塞之气而更见沉郁”(《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只闻鸡’,以声衬寂,妙绝”(《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