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高千古,慈闱十万春。
地维伤绝纪,月彩忽韬轮。
应物归先识,忧民感至仁。
神仪虽已閟,遗范不埃尘。
拼音
shèng dé gāo qiān gǔ,cí wéi shí wàn chūn。
dì wéi shāng jué jì,yuè cǎi hū tāo lún。
yìng wù guī xiān shí,yōu mín gǎn zhì rén。
shén yí suī yǐ bì,yí fàn bù āi chén。
注释
- 慈闱:皇后居所,代指皇后
- 地维:大地四角,喻纲常
- 韬轮:隐藏光辉
- 应物:处理事务
- 神仪:遗容
- 閟:关闭
译文
圣明德行高于千古,慈爱光辉温暖万春。
天地纲常因您崩逝而伤断,月亮也突然隐藏了光辉。
处理政事总能预见先机,忧怀百姓尽显至深仁心。
虽然您的遗容已永远闭合,但典范永存不染尘埃。
背景
此诗为赵秉文为明惠皇后所作挽歌组诗第七首,通过天地异象的描写,极言皇后德行感天动地,其遗范将永世长存。
赏析
- 时空意象的恢宏构建
“千古”与”万春”的时间对举,”地维”与”月轮”的空间呼应,构建出宏大时空场域。这种将人物置于宇宙维度评价的手法,较之单纯历史比较更具震撼力,与屈原”与天地兮同寿”的浪漫笔法一脉相承。 - 天人感应的诗意表达
“地维伤绝”与”月彩韬轮”的天象描写,将人间悲痛延伸至自然异变。这种天人感应书写,既承《诗经》”日月告凶”传统,又赋予挽诗神话色彩,较之单纯写实更富艺术张力。 - 政治才能的精准概括
“应物先识”与”忧民至仁”的对仗,从理政智慧与爱民情怀两方面概括皇后政治品格。这种评价较之泛泛赞美更具历史真实性,与司马光”妇人之贤,鲜克由礼”的史评形成有趣对照。 - 生命哲思的深刻表达
“神仪閟”与”遗范存”的生死对照,体现儒家”三不朽”思想。这种哲思渗透使诗歌超越一般应制之作,与陶渊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达观境界遥相呼应。 - 语言风格的崇高典雅
“高千古”、”感至仁”等表述庄重得体,”韬轮”、”埃尘”等喻象新颖精当。这种既重内容又重形式的创作态度,反映了金源晚期文人”文质相济”的审美追求。
评价
- 元好问评:”‘月彩韬轮’四字,写尽天地同悲”(《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扬雄《元后诔》典诰之风”(《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不埃尘’,圣德永光”(《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