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成鹳鹊几时还,人去楼空境自闲。
地接连城秋水渡,河分两岸夕阳山。
汀烟冉冉分秦树,陇雁依依度晋关。
千古废兴还造物,暂携风月出尘寰。
拼音
lóu chéng guàn què jǐ shí huán,rén qù lóu kōng jìng zì xián。
dì jiē lián chéng qiū shuǐ dù,hé fēn liǎng àn xī yáng shān。
tīng yān rǎn rǎn fēn qín shù,lǒng yàn yī yī dù jìn guān。
qiān gǔ fèi xīng huán zào wù,zàn xié fēng yuè chū chén huán。
注释
- 鹳鹊楼:位于今山西永济,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
- 连城:指蒲州古城
- 秦树:陕西方向的树木
- 晋关:山西方向的关隘
- 造物:自然规律
- 尘寰:人世间
译文
鹳鹊楼建成后鸟儿何时归来?人去楼空唯有景色依然悠闲。
地势连接古城秋水流淌渡口,黄河分隔两岸夕阳映照群山。
沙洲烟霭缓缓分开陕西的树木,陇上大雁依依飞过山西的关隘。
千古兴衰终归自然规律主宰,暂且带着清风明月超脱尘世。
背景
此诗为赵秉文《河中八咏》组诗第三首,作于金朝后期游历鹳鹊楼时。诗中通过对历史名楼现状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赏析
- 时空意境的立体构建
“几时还”与”千古废兴”形成时间纵轴,”连城”与”两岸”构建空间横轴,使诗歌具有史诗般的时空维度。这种时空处理手法,较之王之涣”白日依山尽”的平面描写更富历史厚重感。 - 动静相生的景物描写
“冉冉”烟霭与”依依”雁影的慢镜头,与”秋水渡”、”夕阳山”的静景相映成趣。这种动静结合的艺术处理,较之单纯写景更富画面流动性,与王维”大漠孤烟直”的表现手法异曲同工。 - 地理意象的历史纵深
“秦树”与”晋关”的地名对举,将眼前景物与历史版图相连。这种地理符号的运用,赋予诗歌深厚的历史感,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的怀古笔法一脉相承。 - 哲理思考的升华
尾联将”千古废兴”归于造物,既表现历史洞见,又暗含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这种哲思升华,较之单纯怀古更显思想深度,与苏轼”大江东去”的历史感悟遥相呼应。 - 语言风格的清远空灵
“境自闲”的超然,”携风月”的洒脱,用语清丽而意境悠远。这种语言风格既保留了唐诗的韵致,又融入了金源文人特有的淡泊,在”冉冉”与”依依”的叠词运用中尤见功力。
评价
- 元好问评:”‘陇雁度晋关’五字,写尽山河形胜”(《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赵闲闲此作,得王维《辋川》清远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出尘寰’,飘然有凌云气”(《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