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仲山

赵秉文

千山飞雪白硙硙,袖里吟鞭送客来。
须出冰霜年貌改,眼藏狐貉语音猜。
风吹阴磴鱼鳞卷,日曝阳坡龟兆开。
北去人烟山店远,且煨新火煖离杯。

拼音

qiān shān fēi xuě bái wèi wèi,xiù lǐ yín biān sòng kè lái。
xū chū bīng shuāng nián mào gǎi,yǎn cáng hú hé yǔ yīn cāi。
fēng chuī yīn dèng yú lín juǎn,rì pù yáng pō guī zhào kāi。
běi qù rén yān shān diàn yuǎn,qiě wēi xīn huǒ nuǎn lí bēi。

注释

  1. 硙硙:雪堆积貌
  2. 吟鞭:诗人马鞭
  3. 狐貉:指胡人装束
  4. 龟兆:地面干裂如龟甲纹

译文

千山万壑飞雪皑皑,袖藏诗鞭踏雪送客来。
胡须结冰容颜已改,眼藏皮帽语音难猜。
阴坡石阶鱼鳞般积雪翻卷,阳面山坡龟裂的土地渐开。
北去路途人烟稀少山店遥远,且煨新火暖热这离别之杯。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赵秉文在北方任职期间。诗人于雪中送别友人张仲山,描绘了北国严冬景色和深挚友情。

赏析

  1. 北国风光的雄浑刻画
    “千山雪”与”阴磴鳞”的塞外特征。这种地域描写,较之泛泛写景更显特色,与元好问《并州少年行》的北地风光相似。
  2. 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
    “须结冰”与”眼藏貉”的胡地装束。这种细节刻画,较之概念化描写更富生活气息,体现金代诗歌的写实倾向。
  3. 自然现象的精准观察
    “鱼鳞雪”与”龟裂土”的比喻。这种自然描写,较之套用典故更显真切,反映诗人对北地物候的熟悉。
  4. 语言风格的刚健质朴
    “白皑皑”的直白,”语音猜”的口语化,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苏轼的畅达,又带有北方文学的刚劲。
  5. 结构布局的动静相生
    前六句写风雪送别场景,后二句转室内饯别。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变化,体现”金诗冠冕”的艺术构思。

评价

  1. 元·郝经:”‘须冰”眼貉’四字,写尽北地风霜”(《陵川集》)
  2. 明·胡应麟:”赵闲闲此作,得岑参边塞雪景之骨”(《诗薮》)
  3. 清·王士禛:”结句’暖离杯’,温厚得风人遗意”(《带经堂诗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