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卿锦波亭韵

赵秉文

使君兴寄本翛然,爱此澄波清且涟。
杨柳阴中黄鸟地,芙蓉香底白鸥天。
凉通帘幌风生座,露浥琴尊月满船。
相见仙裾乘一叶,恍疑太乙下云边。

拼音

shǐ jūn xìng jì běn xiāo rán,ài cǐ chéng bō qīng qiě lián。
yáng liǔ yīn zhōng huáng niǎo dì,fú róng xiāng dǐ bái ōu tiān。
liáng tōng lián huǎng fēng shēng zuò,lù yì qín zūn yuè mǎn chuán。
xiāng jiàn xiān jū chéng yī yè,huǎng yí tài yǐ xià yún biān。

注释

  1. 翛然:超脱自在貌
  2. 太乙:道教神仙
  3. 仙裾:仙人衣袂
  4. 一叶:小舟

译文

林使君雅兴本自超然,独爱这澄澈的碧波微涟。
杨柳荫里黄莺欢鸣之地,芙蓉香中白鸥翱翔之天。
凉风穿帘而生座上爽气,夜露沾琴时见满船月华。
忽见仙人衣袂乘一叶扁舟,恍惚间疑是太乙真人自云边降临。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年),赵秉文和友人林卿的锦波亭诗韵而作。诗中描绘了亭畔水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隐逸情怀的雅致表达
    “兴翛然”与”爱澄波”的闲适。这种情感抒发,较之直白言志更显含蓄,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情趣相通。
  2. 水亭景色的层次展现
    “杨柳荫”与”芙蓉香”的近景,”白鸥天”与”月满船”的远景。这种空间处理,较之平面描写更富立体感,体现金代山水诗的构图能力。
  3. 仙道意象的巧妙融入
    “仙裾”与”太乙”的道教元素。这种意象运用,较之单纯写景更显空灵,反映赵秉文”儒道兼修”的思想特质。
  4. 语言风格的清丽典雅
    “清且涟”的简净,”风生座”的灵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清雅,又带有金代诗歌的明快。
  5.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六句写实景,后二句转仙想。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金诗冠冕”的构思匠心。

评价

  1. 元·郝经:”‘白鸥天’三字,写尽江湖之趣”(《陵川集》)
  2. 明·胡应麟:”后二句飘飘欲仙,得李白《游泰山》逸兴”(《诗薮》)
  3. 清·王士禛:”结句’下云边’,神韵自远”(《带经堂诗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