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檐篆额蠹蜗涎,像教尘埃阅百年。
殿栋犹题辽日月,图经不载禹山川。
荒碑盘屈蜿蜒古,坏壁参覃罔象拳。
想见当时崇奉日,无边花雨散诸天。
拼音
kū yán zhuàn é dù wō xián,xiàng jiào chén āi yuè bǎi nián。
diàn dòng yóu tí liáo rì yuè,tú jīng bù zǎi yǔ shān chuān。
huāng bēi pán qū wān yán gǔ,huài bì cān tán wǎng xiàng quán。
xiǎng jiàn dāng shí chóng fèng rì,wú biān huā yǔ sàn zhū tiān。
注释
- 刳檐:雕刻的屋檐
- 篆额:篆书匾额
- 像教:指佛教造像
- 辽日月:辽代年号
- 禹山川:大禹划分的九州山川
译文
雕镂的屋檐匾额爬满蜗涎,佛像蒙尘已历百年沧桑。
殿梁上仍可见辽代年号,地理志却未载此间山川。
古碑盘曲文字蜿蜒难辨,残壁上佛像拳曲模糊。
遥想当年香火鼎盛时,无边花雨曾洒落诸天。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赵秉文游历辽代古寺七金山寺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古寺残迹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赏析
- 历史遗迹的精细刻画
“蜗涎匾额”与”尘埃佛像”的细节。这种历史描写,较之概念化叙述更显真切,与杜甫《玉华宫》的荒殿描写相似。 - 时空对比的强烈反差
“辽代题字”与”禹贡无载”的古今对照。这种时间处理,较之单一时序更显深度,体现诗人”思接千载”的历史意识。 - 佛教盛衰的深沉感慨
“花雨诸天”的想象与”残壁佛像”的现实。这种虚实对比,较之直接抒情更富艺术性,反映金代文人的历史哲思。 - 语言风格的苍劲古拙
“盘屈古碑”与”参覃坏壁”的艰涩词汇。这种语言风格,既继承了韩愈的奇崛,又带有金源文学的朴拙。 - 结构布局的今昔交织
前六句写现今荒废,后二句转昔日盛况。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张力,体现”以诗存史”的创作理念。
评价
- 元好问评:”‘花雨诸天’四字,写尽佛国幻灭”(《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闲闲此作,得韩愈《山石》苍古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散诸天’,余音袅袅”(《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