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其十·赵园

赵秉文

佳木千章曲岸南,此园阅世似飞禽。
地幽花晚春兼夏,山近岚昏晴似阴。
溪雨断桥愁渡水,樵风吹帽怯穿林。
马头纳纳沙边路,霜叶浓时忆重寻。

拼音

jiā mù qiān zhāng qū àn nán,cǐ yuán yuè shì sì fēi qín。
dì yōu huā wǎn chūn jiān xià,shān jìn lán hūn qíng sì yīn。
xī yǔ duàn qiáo chóu dù shuǐ,qiáo fēng chuī mào qiè chuān lín。
mǎ tóu nà nà shā biān lù,shuāng yè nóng shí yì chóng xún。

注释

  1. 千章:千株大树
  2. 纳纳:广大貌
  3. 岚昏:山雾朦胧

译文

千株佳木挺立曲岸南,这园子看尽世事如飞鸟般匆匆。
地处幽僻花期晚,春意延至夏,山岚近处昏蒙,晴空也似阴。
溪雨冲断小桥,愁如何渡水,樵风掀翻帽檐,怯穿过密林。
马头前方沙路漫漫无边,待霜叶红透时,定要再来寻访这幽境。

背景

此诗作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春夏之交,赵秉文游历赵园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园林特色的精准捕捉
    “千章佳木”与”曲岸”的布局描写。这种园林刻画,较之泛泛写景更显专业,与司马光《独乐园记》的园记笔法相似。
  2. 季候特征的细腻观察
    “春兼夏”的过渡与”晴似阴”的变幻。这种气候描写,较之概念化叙述更显真切,体现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3. 行旅困境的生动记录
    “断桥愁渡”与”吹帽怯林”的窘迫。这种细节刻画,较之直接抒情更富生活气息,反映金代纪行诗的写实倾向。
  4.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花晚春”的口语化,”岚昏晴”的矛盾修辞,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杨万里的活泼,又带有北方文学的质朴。
  5. 结构布局的时空交织
    前六句写当下游园,后二句转未来期许。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金诗冠冕”的构思匠心。

评价

  1. 元好问评:”‘晴似阴’三字,写尽山岚变幻”(《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后联’忆重寻’,闲闲公真得摩诘《山中与裴迪书》雅趣”(《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霜叶寻’,余韵不绝”(《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