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病榻罗果斋太守远访(《七十行戍稿》)

杨慎

荒店晨炊冷灶烟,忽闻五马暂流连。
关山尽是销魂路,樽酒翻为迸泪筵。
遥想生还成幻梦,纵令死去有谁怜。
眼前难缩壶中地,何问灵均楚国天。

拼音

huāng diàn chén chuī lěng zào yān,hū wén wǔ mǎ zàn liú lián。
guān shān jìn shì xiāo hún lù,zūn jiǔ fān wéi bèng lèi yán。
yáo xiǎng shēng huán chéng huàn mèng,zòng lìng sǐ qù yǒu shuí lián。
yǎn qián nán suō hú zhōng dì,hé wèn líng jūn chǔ guó tiān。

注释

  1. 五马:太守代称(汉代太守乘五马之车)
  2. 销魂路:令人断肠的流放之路(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3. 壶中地:道家仙境(典出《后汉书·方术传》)
  4. 灵均:屈原字(《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

荒村客店晨炊冷灶,忽闻太守车马暂驻。
一路关山都是断肠路,本为欢聚的酒宴却成泪场。
生还故乡已成幻梦,即便死去又有谁人哀怜。
眼前这方寸病榻尚难解脱,何必追问屈原当年的楚国青天。

背景

此诗作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72岁。在云南杨林驿病榻上接受友人罗果斋探望后所作,收入《七十行戍稿》,是其生命最后的诗作之一。

赏析

  1. 对比艺术:
  • “五马”尊荣与”荒店”凄凉的强烈反差
  • “樽酒”欢宴与”迸泪”悲情的戏剧性转换
  1. 用典深意:
    以”壶中地”反讽连方寸之地都难逃囚困
    借”灵均天”质疑天道不公的终极命题
  2. 情感结构:
    从意外惊喜→现实悲凉→生死幻灭→天道质疑的四重递进

评价

  1. 明代王世贞:”字字凝血,古今谪臣绝命诗无过此者。”(《弇州山人续稿》)
  2. 清代赵翼:”较韩愈《左迁》更见沉痛,比苏轼《海外》愈觉凄怆。”(《瓯北诗话》)
  3. 陈寅恪:”明代士大夫精神受难的史诗性标本。”(《柳如是别传》)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