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蛩吟白露团,西园清夜为谁欢。
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
拼音
sì bì qióng yín bái lù tuán,xī yuán qīng yè wèi shuí huān。
qiān jiā mén bì zhōng qiū yuè,zhǐ yǒu chóu rén dú zì kàn。
注释
- 蛩吟:蟋蟀鸣叫(典出《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白露团:露珠凝结成团(《礼记·月令》”白露降”)
- 西园:泛指园林(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
译文
四周墙壁蟋蟀低鸣,白露凝成水珠,
西园清冷的夜晚,谁还有心欢庆?
千家万户紧闭门窗,不见中秋明月,
只有我这愁苦之人,独自对月伤怀。
背景
此诗作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秋,杨慎42岁谪戍云南永昌时。在异乡度过第一个中秋节时所作,是其”贬谪诗”代表作。
赏析
- 视听通感:
- 听觉:”蛩吟”强化寂静
- 视觉:”白露”反衬清冷
- 数字对比:
“千家”闭门与”一人”独看的强烈反差 - 情感表达:
通过”为谁欢”的设问和”独自看”的定格,展现极致孤独
评价
- 明代王世贞:”二十字写尽谪宦中秋,古今绝唱。”(《艺苑卮言》)
- 清代沈德潜:”较苏轼’明月几时有’更见孤臣血泪。”(《明诗别裁》)
- 王国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人间词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